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唐代绝句体田园诗的概况,对其内容、风格的变化特点作了考察和分析,将它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简要说明了唐代田园诗的一般发展规律,指出田园诗的变化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文化精神的角度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共同的世俗压抑和社会不公又给他们注入了相似的叛逆因子。在他们的性格和理论中,“孤独”与“旷达”并存,“出世”与“入世”对待,“狂欢”与“逍遥”辉映。二者异曲同工,各具千秋。  相似文献   
3.
陈婕 《经营管理者》2007,(6):122-122
<正>武侠是成人的童话,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力不从心又无力回天的事,因而武侠的诞生,无异是一种心理补偿和慰藉。在幻想的世界里,练绝世武功.会巧遇奇缘,既可以叱咤于江湖,又可以携美人遁世,愿无不足,志无不满,上天人地,无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陆龟蒙诗歌艺术上较成功的是五七言绝句,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七绝,流露出鄙薄名利、清净淡泊的情思和境界,形成江湖隐逸诗风.另外,他还有一批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不满,并且对统治者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讽刺与谴责的诗歌.这部分诗歌创作继承了儒家实用的功利主义文学观的主流传统,强调文学要服务于社会政治,批判现实.  相似文献   
5.
大观园同伊甸园和桃花源“形似”而“神异”。它是贾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也是真、美、善和假、丑、恶的统一体。作者“创造”一个大观园并通过对大观园兴衰的描写,旨在告诉人们,世界本无桃花源,委婉地批判陶渊明的“遁世思想”,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抒写的对象,有时隐含着作者本人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轨迹,阅读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不难窥见她不幸的童年经历,家族、家庭环境,时代、社会背景,不幸的爱情,西方文化的浸染,自身性格因素给她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与会稽士族文学的消歇、江州隐士文学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江州隐逸文化以庐山僧团、贫寒隐士等隐逸群体为代表,思想上儒释道交融,形成了遗世弃荣的隐逸文化心态,此种文化心态对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以清俊脱俗、安贫乐道为基调的江州遁世文学,打破了东晋中期会稽士族文学的玄虚简淡之风,在创作主体、文学主题及文学风貌等方面,对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靳义增 《中州学刊》2002,3(5):68-7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隐逸散曲情感书写层次的展开与变化,表现出愤世抗辨之思、遁世任真之吟、乐世归俗之趣的多向性维度。隐逸的题旨与强烈的愤世之情相绾结,个人批评话语的突入,赋予了散曲瓦解传统、追求个体真实的新质;而道情唱理、超圣入凡的隐逸之音。更与无往不在的乐世归俗精神相激发,彰显了散曲创作弃道图存、贵适乐生的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面对乱世,只能以旁观、冷漠、悲观的笔调描绘了残缺不全的家、破碎不堪的爱、卑微渺小的人,消解和颠覆了爱情、亲情、友情的纯洁性、神圣性,把诸多感情还原为世俗、功利、虚伪、冷酷的状态,对她及文本中的创作心态做冷静、客观地探究之后,不难看出张爱玲及文本中的遁世心态是鲜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