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仅以《道藏》所载炼丹文献为例,即可粗举数例隋代以前与升炼硫化汞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考证说明,中国古代道士早在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就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升炼硫化汞了。  相似文献   
2.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3.
元代萨都刺《雁门集》中保存有数十首涉道诗,是萨都刺寻访江南道教的历史记录。萨都刺作为东来的回回人,注意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他足迹遍及江南道教名山宫观,与道门人士结为方外之友,这反映出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马祖常的题赠道士诗以元代包容的宗教政策为背景,记录了道士的日常生活、斋醮科仪,以及其与道士的交往活动,并从这一独特角度展现了元代文人与道士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马祖常诗对“仙”意象的自觉追求,营造出了澹泊空灵与奇幻瑰丽的意境,在元代涉道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道教在唐代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许多诗人与天台道士进行过直接交往,从有关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深厚情谊,从而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国华 《领导文萃》2013,(18):77-80
北宋末年,政局动荡,朝廷奸臣当道,民间起义不断;北方大金国蓬勃兴起,虎视眈眈。北宋各色人物轮流上台,此起彼伏,这其中,有一人曾呼风唤雨,深刻影响着决策者,甚至一度左右了政局。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此人已渐渐被历史淹没。他,就是道士林灵素。"聪明神仙"林灵素出山  相似文献   
7.
京师白云观与晚清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仁峒是在晚清道教全真派总本山白云观长期担任过方丈的传奇性人物,与大内权贵太监李莲英等来往甚密,并和俄国驻华公使结交尤深,在晚清政坛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日本外交档案和白云观碑文等史料,对有关高道士行踪的传说故事甄别真伪,还其庐山真面目,并揭露他与俄国、日本密探私人交往之真相,从而展示晚清内政与外交鲜为人知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8.
关于《好了歌》之文体源流,当代学者多认为源于明代,不过这只是直接影响,未看到其远源在于“了语不了语”这一杂体诗.了语、不了语是一种士子文人的游戏文字,文体卑贱,源于东晋顾恺之等,最早则受到宋玉《大言赋》、《小言赋》的影响.《好了歌》继承了“了语不了语”这一陌生文体的某些质素,同时又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了语不了语之形成,是魏晋玄学兴起及其士人尚清言、好谈玄风气的反映,与佛教、道家都有极深渊源.在好与了、色与空、盛与衰、有与无、真与假等这些互相对立的哲学范畴中,“好了”在《红楼梦》一书中具有元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旅行途经无锡,联系上了好友黑陶先生,他送我他的新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此书是知情者回忆阿炳的口述史合集。很久以前我就听无锡籍的朋友说,阿炳在当地声名不佳,"他好色"。阿炳一生的行为似乎不是那么整齐肃然,而是旁逸斜出、参差不齐,很难方便下结  相似文献   
10.
道士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士诗人作为唐代诗人的一个阶层,为唐诗的鼎盛作出了特殊的努力.本文对道士诗人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代表诗人及诗作的特色进行分析.非诗人道士作为世俗诗人的交往对象,是引发诗人诗兴的直接媒介,本文以司马承祯、张果和毛仙翁等三位引发诗潮的道士为例,以见他们对唐诗繁荣的间接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