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流传至今的鉴真传记有三部,即<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延历僧录·高僧沙门释鉴真传>和<唐大和上东征传>.随鉴真来日的弟子唐僧思托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此三部传记的撰述.对这三部鉴真传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典故出处以及"类聚编纂"、"摘录"的编纂手法,都与长安西明寺僧道宣等人撰写的玄奘传记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童岭 《社会科学战线》2022,(2):93-103+281-282
唐代的南山大师道宣,是四分律宗的鼻祖,也被佛教史学者称为"中国佛教史学之父",在中国乃至东亚佛教史上有着不灭的光辉。在道宣涉及"佛教历史"的三大著作《续高僧传》《广弘明集》《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之中,《广弘明集》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均成书于麟德元年。特别是对于深感天年将近的道宣来说,《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可以说寄托了他最后的深意。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的北周末年至隋代的佛教史"感通"叙述中,可以探究道宣对于隋代重兴佛法的深意。通过对隋文帝手敕修建的相州大慈寺塔、隋京师日严寺石影像等条目的分析,将其与北周武帝的废佛灭法、隋初的尉迟迥反叛、隋末杨玄感叛乱、大业六年弥勒教盗贼之乱等事件相结合,可窥视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佛教史书写的背后之意。中古时代末法思想盛行,道宣力图对隋文帝与隋炀帝采取不同的叙述与评判立场,其实隐含了他对唐高祖武德沙汰令的否定以及末法危机感,也蕴含了他对唐高宗、武则天护法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广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律宗创始人道宣编撰的一部重要佛教文献资料集,其内容涉及佛教思想、儒释道三教关系、佛教与世俗观念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就该书的编撰体例而言,十大类目显示出其在结构上的有序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反映出道宣编撰该书时的所具有的学术思想。同时,从该书的编撰及结构安排上来看,可以反映出道宣本人所具有的佛教伦理思想,即对修行者在主体价值观上的劝信皈依、在行为规范上的止恶修善和人文导向上的慈悲济度等等,从主体自身、行为和取向等三个方面集中展示了道宣对佛教伦理思想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4.
近代学者用"法难"一词概括中国史上重要排佛事件。唐代初年,在佛教与政治出现紧张关系的背景之下,道宣(596-667)多次提出"法难"观。武德时期,有全国范围的限制寺院行动,道宣师徒居住的日严寺也被合并,他产生政治上的压抑感;高宗时期,随着道宣成为长安僧团领袖,历次排佛事件成为道宣争取朝臣同情以及整顿僧团秩序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宋初文人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太平广记》“异僧”类僧传系统传达出宋初佛教与中国古代本土文化相整合的知识内涵。在引用文献方面,表现出对《高僧传》作为佛教僧传经典的解读。同样是奉《高僧传》为僧传经典,《太平广记》在尊崇早期佛教流传人物这点上弱于《太平御览》,但在选录《高僧传》人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佛学识见。在僧传人物方面,崇尚以神异传教的佛图澄,推崇道宣及其融入中国本土述异观念的感通思想。编纂官的引书收录表现出对文人笔记的一定倾向,“异僧”类收录的隋唐人物除道宣外均来自文人笔记。同时,在承接《高僧传》“神异”类和道宣感通思想的基础上引入更多中国本土述异传统,反映了佛教知识信仰下倾民间的趋向。道宣事迹未被《太平御览》“僧”类和“异僧”收录,道宣律学基础中的四分律也不载《太平御览》“戒律”类。李昉、扈蒙等人对道宣的认识似乎主要缘于其佛教感通事迹而不是律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梁慧皎的《高僧传》,以弘扬僧人的理想人格,达到传教护法为目的;道宣的《续高僧传》以弘通佛法要义为首任,重在“会正解而树言”。二者虽在写作过程中都具有史家的眼光和“实录”的精神,但在成书目的及作传理念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深入了解慧皎和道宣为僧人立传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从体例结构、成书目的及作传理念等维度探析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佛教史上达磨来华的年代这一问题,虽然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但在将多种佛教史著与正史资料加以参照并做了综合分析之后,认为宋人契嵩所主张的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说,是较为可信的一说。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次浩繁,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鄙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唐永徽年,雍州蓝田东悟真寺,寺居蓝谷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像持北寺隒,更修别院,大石横嶷,甚为妨碍。乃以火烧水沃之令散,终无以致。"(《敬佛篇》,第487页)按:"有像持北寺隒"文义不通。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唐永徽年,雍州蓝田县东悟真山寺。寺居蓝谷田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僧于寺北隒,更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