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活居住在中国边缘地区的布朗族,在世纪之交日益加速的社会开放及现代化进程中,以其相对封闭并持续了数千年至今的传统,卷入了当今世界的变革大潮。生存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本文以一个布朗族家庭生活为个案,以其家庭生活中的传统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演变,将这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困境作了比较深入的揭示。这一揭示反映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现代境况。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概述了20世纪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和重振,从系统观点出发对其激励政策链条着重作了研究,提出政策系统是一个从观念到操作的层次和过程链。  相似文献   
3.
儒、释、道三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儒教同样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与儒教并行不悖.儒教自身的优越性有三点:一是能争取到更多的大众;二是更能维持社会的平稳安定;三是更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儒教作为宗教的四个条件业已具备:孔子即是儒教之神,《论语》即是儒教之圣经,各地的孔庙、文庙、夫子庙、书院即是儒教的组织基础,崇拜与信仰儒教的信众分布世界各地.重振儒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恢复祭孔仪式.其次,普及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使儒学大众化,为建构儒家圣经打基础、作准备.再次,恢复孔庙、文庙、夫子庙和书院.  相似文献   
4.
重振手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态流变性是手工生产方式及其传统技艺的基本特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只有以造就差异性为技术本质的手工生产方式,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即切实维护其文化差异性,提供现实的生存基础和根本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在,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三者融合预示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中国如选择第三次工业革命道路,极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龙头,引领亚洲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推动整个亚洲实现向后碳社会的转型。2009年4月,奥巴马在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只有制造业抗危机冲击能力最强,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保证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振美国制造业,应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活动和陕北民俗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生活真实写照。陕北曾以丰富的陕北民歌闻名全国,以激昂的陕北民歌为新中国的诞生谱写新篇章。如今时代在发展,陕北民歌却一直在传统边缘停滞不前,并逐步丧失其功能性。所以要弘扬陕北民俗文化,发展陕北地方特色就必须重振陕北民歌。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两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培养大学生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不可忽视的目标追求。在新时期要求在开展国防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思想认识要到位;教育内容要明确;教育形式要多样;有关部门要指导;教育经费要保障;教育师资要配强;理论研究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尼治时间4月13日13时,欧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人数超过94万,近8万人死亡。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一环,欧盟面临在疫情变量下重振经济的挑战。产业链布局引发供需两端受打击当地时间2月1日深夜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对于华裔风险投资人陈叠来说却有些特别。  相似文献   
9.
国内现有的医疗和教育机构西医占中医比重的90%左右,因此重振民族中医药事业,从中药教学抓起,使之为中药传承做好铺垫。不再陷入尴尬的失传境地,在立足民生的基础上去挖掘民族精髓。  相似文献   
10.
重振国学与20世纪初的国学热一脉相承,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强国梦,本质上是把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放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全方位地认识、发现和整理,继承优良传统,实现创造性创新,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