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巫祝和中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祝由医学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祝由中常见的禁咒方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在历代医籍中大量出现,尤其是在中古医籍中蔚为大观。从形式上来看,禁咒方中所使用的禁咒语与一般的医籍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别,其用词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稳固性;讲究节律,追求押韵;俚芜杂陈,缺乏润饰;追求重复回环,多用重言词。了解禁咒语的这些语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阅读时遇到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达雅塔嗡嘎底嘎底波罗嘎底波罗僧嘎底菩提梭哈"作为藏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末尾出现的明咒,以具有大明咒、无上咒等诸多殊胜功德,被众多在家居士和僧人日常课诵与守持。相比心经经文的甚深内容,其咒文及咒义方面常常会遭到人们忽视。实则此咒不仅与经文相互呼应,还具有更加精炼的隐义内涵,并与三解脱门、三种姓、二谛、五道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满都麦、南永前、阿库乌雾,都坚持母语创作,张扬母语思维,都是有相当学养和功力的民族学家或人类学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文学审美,具有对话汉语写作、对话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和批判性:文学是文化的一个方式,并不具有为文学而文学的文学本体意义;他们处身不同的语境,但呈示了相当一致的价值态度:对于本民族文化氤氲不灭的神性予以深挚坚定的关注和强调;他们创作中神性式微的过程及其分配路径,影现当代中国文学精神和心理发展的脉络。这是一个衰微的过程,但也是人性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禳妒咒》的明意是写夫妻关系,其中着重描写女主人公的嫉妒和泼悍。其隐意是表现作者对明室的怀恋,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暴露清初统治者的残暴。所谓“禳妒”,就是祈祷消除嫉恨,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所谓“咒”,就是诅咒造成国家、民族遭难严重后果的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5.
[摘要]一百多年以来,韩国与日本学术界向来认为韩国檀君神话中的蒜与艾草是神物或咒物,因为檀君神话被看成是萨满教的神话。但实际上,檀君神话中的蒜不是咒物,而是药物,是檀君神话传承过程中添加的衍生因素。中国与朝鲜半岛皆有原产的小蒜,但小蒜是在大蒜从西域传入中国之后才逐渐受到重视,进入到了日常生活。由此来看,蒜在原始时期就成为檀君神话因素的可能性不大,蒜成为檀君神话的因素应当是在公元前115年之后。  相似文献   
6.
“情誓”与“情咒”是民间歌谣中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考察中外民歌和客家山歌的一些个案 ,分别探析了“情誓”与“情咒”的不同表现形态、潜在心理、文化内涵、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7.
"紧箍咒"本义是一种只用来念的咒语,文章从认知隐喻角度并基于大规模封闭语料库的数量统计,论证了其比喻引申义[+金箍]的嬗变理据以及由此导致的词语搭配范围的扩展.书面形式上还存在"金箍咒"一词,基于<汉语大词典>讨论了二者的语义发展轨迹,将其定性为一对等值异形词,文章最后从词典学角度给出了辞书中如何处理标注该异形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清玄  刘再聪 《社科纵横》2008,23(4):119-120
敦煌文书中保存有近二十篇<咒愿文>,根据内容来分析,其目的主要是用于婚礼上为新婚夫妇祝福的一种酬唱颂诵之作.文书所反映的内容弥足珍贵,是了解中古时期敦煌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绝佳材料.同时,它反映了中古时期敦煌社会的一种婚俗,为后人展现出了一幅中古时期敦煌社会的婚俗风情画.其性质已由原来与宗教有关的"咒愿"演变为专门在婚礼上用来表达喜庆吉祥的祝贺之词,并已成为敦煌婚俗的一部分.本文试就这类文体的类型、体制、内容、创作者、咒愿后的赏赐和特点等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彝族咒术是彝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仪式之一,特别是咒鬼术在彝族民众生产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使之成为毕摩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咒诗是咒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诵辞,也是彝族以书面传承的传统文学的“汇编”之一,在彝族经籍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彝族咒术和咒诗的分类、结构、历史渊源、研究价值进行简要评述,从而指出咒术是人类原初文化演进历史轨迹保留最为完整、内容十分丰富的一种活态仪式,是彝族民间独特存在和独自传承的无形文化遗产。而咒诗是对咒术仪式中所使用的诗化咒辞的“汇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多元文化中,也是一份十分稀有的宝贵的人类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10.
《聊斋俚曲·禳妒咒》在塑造江城形象时,从内、外两方面深入揭示了江城“悍妇”性格的成因,体现了蒲松龄对“悍妇”社会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