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词自产生以来,总体上是由俗入雅地发展。从北宋至南宋,词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下逐渐完成了它的雅化。金词也从属于这一进程,拙轩词便是明显的例证:在传播方式上由合乐之歌词转向案头之文词,在思想意境上由浅俗轻艳转向清雅深情,在创作心态上由逸乐纵情转向言志写心。拙轩词雅俗兼综的状态正是词之由俗入雅地发展在金代词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渤海族很早即接受汉文化,从渤海国后期到辽国时代,汉文化渐成渤海文化的主体.出身渤海望族的金代文人王庭筠才华卓绝,然人生偃蹇困顿,颇类汉族文士.王氏词即是其多舛人生际遇的心灵体验,其风骨内蕴,气格自高.具体说就是词中蕴涵着丰富而多侧面的孤独苍凉之感,词境以萧散寂寥为主,风格上具雅健脱俗之质.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语境下,作为少...  相似文献   
3.
金词用调从词调产生时代来看主要分3类:唐五代词调、北宋词调和本朝新调。用唐五代词调与北宋相比更加集中于流行词调,题材上极少写恋情,境界较为开阔壮大。用北宋词调则深受柳永、苏轼影响。用柳永词调,多赋道情,格调清快明丽;受苏轼用调影响,题材多写隐逸,风格豪放。本朝新调主要为道教词人创制,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我们从中可略窥词曲之嬗变,亦可见出词体发展之必然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4.
宋代与周边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交往频繁,留下了不少出使诗词。使辽词和使金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相应地也会有各自的特点,使金词较使辽词数量增多,内容更加丰富,在艺术手法上较多地运用题序和典故。将同时段出使词与出使诗对比可以发现,作者用诗记录了出使之行的大事件,而在诗文中不曾抒发的感情在词中得到展现,充分体现了"诗言志,词抒情"这一文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金代临洮邓千江的《望海潮》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作为金代豪放词的典范之作,作品的流传,作者的生平、籍贯,作品的作时、创作意图诸问题,还存在很多疑问和悬疑,需要探讨。该词能够跻身名作之列与宋金"十大曲"的传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论金代完颜皇族词——以胡汉文化融合进程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金词重要创作群体的完颜皇族词人,在词风上其经历了由雄健踔厉到典雅华美,再到简淡萧散的演变过程.究其原因,当是胡汉文化融合过程中,胡化汉化力量的此长彼消、互动互化所致,即最初女真族汉化程度较浅,尚葆有其原初文化性格之时,如完颜亮辈,其给词坛带来的是全新的冲击和活力.随着女真人成为北中国之主,汉化程度日益加深,相应的,其文化的原初野性亦逐渐淡薄,即胡化力量变弱,此时的词文学日益摆脱"胡气",典雅华美,乃至渐入敦厚雅正、简淡萧散之境.这是完颜皇族词风格嬗变所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金词之集大成,遗山词继承了宋词之言情传统,然又不为宋词所囿,其抒情豪迈苍凉.慷慨率直,情辞恳切,具有元氏自我面目。在体制上,元好问推尊“东坡体”而成金词之“正体”,改造“宫体”而为新体宫词。在风格上,元氏既有本于苏、辛的“遗山壮词”,又“不尽为苏氏余波”。究其成因,多民族文化融合不仅是金词发生的背景,更是其发展的动力,遗山词充分体现了金词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从大定、明昌词的时代、地域、多元民族文化背景论述了"苏学盛于北"与金词的发展历程,即苏学在金的传播、苏轼"随物赋形"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金词的巨大影响、金词坛对苏学超然旷逸神韵的承继和金初蔡松年与金中期赵秉文以及金元之际的元好问对苏学选择性的承继。分析认为:金文坛的发展既是苏学传播的过程,也是苏学在金的发展和不断被选择的过程;金文学与其说承继的是苏轼的诗词传统,不如说承继的是苏轼学说中所表现出的向四面破出的多重思想。  相似文献   
9.
金词与宋词间存在—种既相通又相异的关系。金词主要学习的是宋词主流以外的即苏轼所开创的抒写主体性情、雄迈刚健的豪放词风 ,同时也接受了—定的婉约词风的影响。而辛弃疾的南渡 ,又在金词与宋词间架起了一道相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金代河朔词人群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忠 《学术研究》2005,(4):135-140
金词的发展具有地域性与群体性两大特征。金词之所以呈现出鲜明的北方文学的特征,主要是由山西、河朔两大词人群体创作活动的结果,其中河朔词人群的创作活动更为久远,是金源词坛唯一贯穿朝代始终的地域性词人群体。从艺术渊源上讲,河朔词人群继承发扬了苏轼高旷清雄的词风,吴激是苏学北行的第一人,其他主要作家亦体现了苏轼作词精神和吴蔡体作词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