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柳永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柳词的俗主要表现为: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生活;语言上,采用大量民间口语,极为通俗;词牌的运用上不墨守陈规,独创较多;词风则是侧重叙事的完整和描写的细腻,力戒艰深晦涩。同时柳永用雅词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写俗词,更使他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雅词主要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西蜀、南唐词风,从内容上看,有表现士大夫生活情趣和描写闺阁情事两类。这些雅词共同呈现出诗化倾向,在词体中较早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尚雅的趋向和乐观旷达的精神追求。同时,欧氏雅词于融合雅俗上也进行了尝试,在宋代雅俗之辨中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相似文献   
4.
王慧敏 《求是学刊》2012,39(2):130-134
作为一位才情卓越的女词人,吕碧城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沃土之中,步武前贤,转益多师,无论是绵延两千余年的楚骚诗歌传统,或者晚唐二李新奇幽冷、朦胧感伤的诗歌风格,还是南宋以后日益精致典丽的雅化之词,都成为吕碧城在词之创作中借鉴取法的对象.她根据个人气质以及审美趣味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融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典雅流丽、幽僻隽永的艺术个性.通过对吕碧城词学渊源的系统考辨,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吕碧城词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炎《词源》评价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景中带情,而有骚雅"与"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体现了"尚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张炎的评价虽然与辛弃疾在词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有所偏差,但从"骚雅"的角度予以了肯定。张炎对辛词"骚雅"的肯定,不仅是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6.
雅正说作为一种词学理论,它是以宋代雅词创作实践和词坛雅化运动为创作支撑,以儒家诗教理想为文化思想支撑,以宋代美学思潮及审美理想为美学支撑建构起来的,因此,雅正说是一种支撑结构式的词学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具有严密性、完备性。  相似文献   
7.
吴蓓 《浙江学刊》2006,5(4):88-95
中国艺术里,“诗画合一”,“诗词合一”,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命题。本文以文人画、神韵诗作为参照,考察上下相沿的南宋阶段姜夔、张炎一派词及清代浙西词派,揭示词史上南宗之盛这样一个事实。在比照南宗艺术异曲同工的美质、地域传承及集大成的法度之中,明晰浙西词在清代的兴盛,乃是合着中国艺术发展向归之脉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诗、词、画相互牵引的评价体系,在体系中解释分体艺术功能间的互补、消解,重新确立各自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和厉鹗对雅词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朱彝尊在内容上充实张炎的"骚雅"理论,厉鹗阐发"雅正"的内涵,使雅词标准的理论趋于完备;朱彝尊沟通了词之婉曲本色与士人抒发情志之间的关系,揭示词的美感特质,激发后人用词来抒情言志,厉鹗用更多评论实例强调词"兴寄寓托"的抒情功能;厉鹗对南宋雅词审美特征的论述比朱彝尊多,尤其是将"清空"风格进行具体化描述,明确雅词的艺术风貌,为后人学习和模仿树立典范。他们的理论对浙西词派的兴起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间词体创作明显地经历了雅化和返俗的过程,在这中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词人,即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和金元之际的元好问。黄庭坚的时作俗词以及元好问的常作雅词,反映了词体风格转型时雅俗流变的情况,也表明了他们都是恪守词体特质的词人。  相似文献   
10.
苏轼运用“诗心”创作了大量的诗化雅词。这些词既以词言志,表现了经世事功的儒家诗教观,又传递了力图排遣和化解人生之忧和经世之悲,崇尚老庄任道逍遥、追求高蹈隐遁的思想,还体现了一种不随物悲喜、随缘自适的佛禅理达之境。审视苏轼诗化雅词的心路历程,可以正确体认苏轼调和三教而显现出来的圆融、通达的独特文化性格和人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