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兵  侯冬 《甘肃社会科学》2012,(2):133-137,161
乾隆朝,卢见曾两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时以爱才好士著称,幕府宾客众多,极一时之盛.卢见曾以其幕府为核心,广纳贤才,结交文士,鼓扬风雅,鼓励并影响着文人雅士的创作,幕府的宴集活动为其赢得了名声,使其成为了乾隆中期江南地区的文坛盟主.卢见曾幕府的文学活动促进了扬州诗坛的繁荣,同时也影响着清代中期扬州诗坛风气的转变,促使扬州诗坛向“雅正”复归.  相似文献   
2.
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草堂雅集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集,学界虽不乏相关研究成果,但对相关诗序文献均未给予重视。文中从诗序这一独特视角对顾瑛玉山雅集进行观照,以拓展、加深对其认知:以诗序为据,梳理历次玉山雅集活动系年、场所、人员及主要活动内容;玉山雅集诸方面超越前代,分韵赋诗是玉山雅集文学活动的核心形制;玉山雅集诗序是折射元末文人心态及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考试后,冯溥以万柳堂为载体,以宴饮雅集为形式,倡导“宗唐”的“盛世清音”创作,借由诗坛唱和整饬和引导康熙诗坛的走向.在冯溥的积极干预下,“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念复归,清雅平和的诗风重新占据了主流,“盛世文治”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进汉化,加之与南方社会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以及一些南方士人入北,玄学风尚逐渐在一些北朝上层士族乃至皇族人物中得以流行,出现了类似于南方社会的一些名士群体。王昕便是这类清流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雅好清言,讲究容止,擅长吟咏,言行疏诞,表现出了十足的名士风流。王昕参与贵族及士人的各种交游雅集活动,一度成为这类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心人物。他们的活动使得北方社会的士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王昕在北齐被杀,是鲜卑化的北齐统治阶层反对汉化、抵制玄风的表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更有崭新的创树和蓬勃的发展。在此期间,1912年17岁的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中国较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图画学院:1918年和1919年林风眠、徐悲鸿赴欧洲学习西方艺术:之后相继游学归国的关良、  相似文献   
6.
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柳亚子、陈去病等十七个文人在一起雅集,饮酒作诗,抨击时弊,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文人聚集或结社,是被当权者严格禁止的事情。其实,早在清朝立国之初,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特别是为了防止知识分子进行反清活动,清政府就严禁文人结社。“顺治九年,礼部颁天下学校卧碑第八条云‘禁立盟结社’。”(俞正燮《癸巳存稿》)雍正时期,凡结社者要被“定例拿究”。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01-107
玉山雅集是元末著名的文人集会。先后有三十余名僧侣与会,而尤以释良琦的声名最著。释良琦不仅参与了玉山雅集的大部分活动,还经常召集文人分韵赋诗,撰写诗序,俨然为座中核心之一。释良琦的诗风清丽,诗艺高超,在逞才斗技中丝毫不亚于顾瑛等文人。同时,以释良琦为代表的僧人加入,不仅使玉山雅集具备了多元文化色彩,更体现了元末"狂禅"之风的盛况,反映了佛教世俗化进程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9.
清初文人方象瑛曾为避寇乱携家侨居杭州,期间所作诗集《萍留草》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与西陵文人的诗文酬唱等,尤其是思古堂雅集、斐园宴集,更是清初杭州文坛的一抹亮色。侨居杭州对于方象瑛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使其诗名更著,“方毛”并称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促使方象瑛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也呈现出清初杭州文坛的丰富面貌。  相似文献   
10.
天津查氏水西庄诗人群以布衣寒士为主体.在雍乾之际政治牢笼文学、文网钳制思想的特定时空中,他们以荒寒阗寂的内心情状和独立自持的个性精神彼此认同,构成相互交好的“心理场”,形成和谐融洽的雅集氛围.在雅集酬唱中,诗人们一方面以诗酒自娱、淡泊自守的方式调适心灵;另一方面在互诉心声中宣泄情感,展现出雅集圈内自足自乐、与世疏离的文化心态.这种情感氛围与文化心态凸显了水西庄文人间真契相谐、濡沫相依的精神气场,而这也正是文网高张时代雅集文化内涵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