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关注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写作问题,她的思想具有早期女性主义追求男女平权的传统性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解除女性精神束缚,建立女性主体性话语体系、重视女性内部的差异性的要求,与第二代女性主义的若干诉求不谋而合。另外,伍尔夫还发展并实践了"雌雄同体"的理论构想和文学创作,体现了对两性和谐、融合共通的美好愿景,为第三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拓疆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对小说《到灯塔中去》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分别扮演的女性角色——房间里的天使和具有革命精神的叛逆者的形象剖析,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生存的不易与困惑,以及她们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女主人公亚力山德拉在开垦西部荒野过程中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即: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人、雌雄两性的沟通者和新旧文明的缔结者,来分析拓荒女对美国西部文明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朴槿惠是韩国乃至现代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位女性国家领导人。她的成功当选,可以说是"雌雄同体"的胜利。"雌雄同体"是激进女性主义的理想,是希望个体能够将男性和女性有价值的特质结合在一起,以此消灭两性差异,实现两性的平等与公正。国家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积极促进女性参政,使国家的政策制定能够实现妇女运动的诉求。朴槿惠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雌雄同体的性格,她既有男性的坚定冷静,也有女性的温柔亲切等特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文论逐渐脱离早期女性与男性对立抗争的狭隘观念,在强调两性相异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两性的相通性,这与吴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提出的"雌雄同体"概念是一致的.《到灯塔去》最终完成了对旧模式的解构,将一个消除中心、各种成分重新融合贯通的画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的文学观在文学本质、后文学性问题的论争中成为学界争相引证的焦点。无论它被塑造成为反本质主义,还是被流俗化为相对主义、折中主义,无论是贬抑还是回护的观点,都几乎同解构文学性之旨趣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偏狭认识论使然。只有回到现象学本质,回到后形而上学维度,方能趋近它的内核。德里达通过对"模仿"等形而上学诗学范畴的重构及"处女膜"等概念的创设,实现了后文学性的界说,并开创了解构与重构、理论界说与写作实践"雌雄同体"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7.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分析电影《江湖儿女》主人公巧巧身上体现的雌雄同体现象。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理论分析巧巧如何处理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剖析女主人公身上的男性气质,试探性地回答女性如何在社会中立足。  相似文献   
9.
试论文艺作品中主体建构的"雌雄同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雌雄同体"意识的人物设计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雌雄同体"本身涵盖了"双性矛盾"与"双性和谐"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具体的小说、电影、戏剧作品的细读,比较分析了"雌雄同体"构思在不同类型创作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及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天,全球已进入一个“雌雄同体”时代,“中性”G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概念。尊重“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已经提出了“超性别主义”、“性转化运动”。随着男性和女性的界限日渐模糊,我们对具有性别色彩的指称,比如先生(Mr)、太太(Mrs)、小姐(Ms)一律统称中性化的“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