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根据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王佐良译的《西风颂》在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的得与失,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诗歌翻译的“三美”,以期对诗歌翻译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以模糊数学的理论为基础,初步探索用模糊综合评判定量评价汉诗英译本的基本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判据集(或称评判因素)的设定和隶属度的确定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该方法虽然仍离不开人的主观参与,但它比纯粹的定性分析更为科学、系统.  相似文献   
3.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凝聚了艺术美、音乐美及意象美,具有鲜明的语言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目前为止,专门从理论角度对于《关雎》英译的研究却较为少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翻译理论着意于文学作品的美感再现,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于"三美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关雎》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研究,旨在证明"三美论"对诗歌美感再现的理论解释力以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古诗词翻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可译性 ,并对如何把古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举例分析 ,显现不同译文的特点 ,指出中国古诗词并非不可译 ,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相似文献   
6.
运用许渊冲所提诗词翻译三美论对《声声慢》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较评析,讨论两译本作者为再现词中音韵、形式及其意境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音美是诗歌审美效应的重要追求。关于音美在翻译中的取舍和翻译策略问题也一直众说纷纭。 以文本类型学为基础来探讨音美翻译策略,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兰亭诗》的翻译看许渊冲美学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玄言诗作为魏晋诗词的标志性特征算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诗体鼎革。翻译过程中要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教授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许译《兰亭诗六首》之三首进行分析以说明其"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用的侧重点不同的翻译方法,归化法的侧重点在于目的语读者,而异化法侧重点在于源语作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两者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文中还探讨了在中、英诗歌互译过程中,归化法用于转译双语诗歌中的"意美",异化法用于转译诗歌中的"形美"和"音美"。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欧美文化的强势地位,在翻译我们民族文化所独有的特色时,应采用异化法,以保留我们的文化瑰宝,提高汉语文化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结合自己长期的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出的翻译观点。他认为,译者在译诗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将首先概述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进而结合实例对"三美论"进行论证,指出三美齐备作为译诗的理想追求很有启发性,但在诗词英译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笔者主张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许先生的"三美论"翻译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