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刻画了浪荡子的形象。以亨利勋爵和道连为代表的浪荡子不仅有着浪荡的一面,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了一些颓废因素。浪荡子们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这是他们颓废因素形成的背景。本文试图从浪荡子们在享乐、道德沦丧、自恋以及对女人的看法这些方面找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颓废因素。  相似文献   
2.
茅盾开端之作《蚀》三部曲并非政治与文学的简单勾联,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主要反映了作者的政治体验和个人情绪。引人注目的是,小说中刻画了深受“五四”影响而在新的政治文化语境———革命下的“颓废的一代”。茅盾在文化的层次上对“五四”精神、“五四”一代作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诞生之初,有着对传统僵化思想及模式化创作手段反叛与挑战的前卫意味。它走过文革后期的政治高压时代以及朦胧诗、文化寻根、先锋派文学等历史阶段,最终在部分新生代作家手中断送了它最后一点存在的合理性。于是,新理性主义也就必然在文坛应运而生。新理性主义的产生是时代进步的呼唤、人的精神净化的要求,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先进文化代表的理性力量,有着弘扬人文精神,摆脱物欲横流的现实危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10):187-192
于斯曼的长篇小说《逆流》(又译《逆天》)被称为19世纪末颓废派文学的"圣经"。其主人公德泽森特是一个被好奇心驱使着的反自然的现代人、一个唯美的感官主义者、一个清醒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文化精英。这几种身份特质,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个在世俗生存中丧失行动欲望、崇尚精神性体验而非生理性欲求的现代语境中的"颓废英雄"。  相似文献   
6.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长篇力作,《子夜》中的颓废色彩,在茅盾所描述的城市——上海、文中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都有深刻体现,茅盾用独特的颓废视角对繁华的都市及都市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度剖析。《子夜》中的颓废色彩不但为我们研究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另辟了蹊径,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珂 《北方论丛》2016,(6):29-35
穆旦的新诗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诗写作,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他在新诗现代性建设上的贡献主要在“现代主义”和“颓废”上。穆旦的“爱国”和“苦难”写作具有较多启蒙功能和宣传价值。他的青春期“快感”甚至“肉感”写作,即“颓废写作”和“情色写作”具有较大的抒情功能和治疗价值。穆旦研究存在道德化和意识形态化现象,有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穆旦”。他的现代性远远多于现实性,他的西方性完全大于中国性。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9,(1):72-77
《伤逝》乃鲁迅虚构的悼亡之作,但其中的感伤之情泛滥而虚伪,正因其写作之时流行着新式的"才子+佳人"故事,盛行感伤的文学基调。鲁迅借《伤逝》警戒私奔潮中盲目崇拜新"才子+佳人"美谈的女子们,批判如涓生那般无所作为的颓废感伤者,揭破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男权中心个人主义者的虚伪面孔。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8):112-118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沉重的社会负荷,使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的存在淹没于启蒙话语、革命话语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之中,无法得到公正、客观的评判。究其实际,现代颓废主义文学是一种美学现代性的表达,来自于对现代进步神话的批判,也是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抗。这种反抗既是美学的也是道德的,自有其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为之"正名",进而重构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0.
新感觉派作为30年代上海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唯美—颓废主义流派,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唯美、颓废特征,尤其在对城市空间的刻画上,与当时的左翼、京派作家形成明显的差异。新感觉派作家将客观的城市空间主观化、感觉化,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融入到对城市的体验当中,使得上海成为一个具有唯美—颓废气息的都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因此染上了唯美的视觉色彩和颓废的精神色彩,即使借助宗教崇高的空间、乡村淳朴的空间也无法完成对这唯美—颓废城市空间的救赎,从而陷入了毫无希望的生活幻想当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