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代咸同年间爆发的滇东南回民反对清政府的抗暴自卫斗争,具有维护民族生存自立的性质,与滇西杜文秀领导的各族反清大起义不同,故对其领导人马德新、马如龙不能以简单的投降、叛徒论之,而应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季,在中国本土发生了一场成功的“回儒”文明对话之同时,曾在回族伊斯兰学者马德新与天主教云南教区法籍主教古若望司铎之间展开过一次重要的“回耶”两教间的哲学本体论对话。马德新从回、儒、道、释、耶五教本体论的比较角度,以两封长信回答了古司铎关于天主教的“性理”学说,两信合刊为《据理质证》一书。本文结合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以马、古二人的交往和该书文本为基础,对马德新在这场“回耶”对话中所秉持的平等开放、宽容博大、和平友善的文明对话观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3.
《朝觐途记》是我国清代著名回族学者马德新于公元1841年至1849年前往阿拉伯朝觐、游学的沿途日记和见闻录,是马德新亲历阿拉伯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通状况、民俗风情后,留下的一份珍贵记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朝觐途记》的版本源流、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对话是增进互相理解和尊重,建立宗教间良性互动关系的主要渠道。清朝末期,云南伊斯兰经学大师马德新、马联元针对基督教的宣教攻势,写下《据理质证》和《辨理明证语录》,积极回应并与传教士展开宗教主张、宗教理论层面的学术争辩,开启了中国的"回耶对话"。学术界对这场宗教对话进行了多维度研究,但对其发生的内在原因解读不足。文章通过对清末"回耶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个案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指出文化的空间相遇与频繁互动是对话的前提,承认对方存在的价值是对话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础,强烈的文化反思、自觉意识和自我表述的愿望是对话的动力源泉,开放的学术视野和文化心理是对话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6.
马德新(1794-1874),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洪,完成朝觐功课的哈吉,同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同年间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亨业作出很大贡献。本篇论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流播于口头、记录于文字中的多种评析为参照,以人物历史活动为引线,以人物著作为基础,全面阐述马德新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欢和马德新是明清两代到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进行朝觐活动的古代中国穆斯林的代表人物。他们生活的时代相隔四百多年,其朝觐活动也各具特色,马欢的朝觐活动带有官方色彩,而马德新的朝觐活动带有个人性和学术性的色彩。本文从他们的朝觐活动、他们对克尔白的描述、他们对麦地那的描述及朝觐外的活动和朝觐的行程等几个方面对马欢和马德新的朝觐活动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讲,马德新有两套天人合一的途径,即人—礼—德—理—天(真主)与身—心—性—天(真主)等两种修行与天人合一模式。同时,这两种天人合一模式又是密切联系的。天人合一理论是儒家思想之大纲,伊斯兰学者马德新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虽然只是借用,但能用儒家大纲规划其思想,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