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尚书郎门第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的高门士族分为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前者的社会政治地位均高于后者.把持政权、居位执政的侨姓高门士族为第一流高门,其他位望稍逊的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为二流高门.该时期尚书郎的任职以二流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士族为主体,间或有少量第一流高门士族,再辅以中低等士族.因此"南渡以后高门竟不居台郎" 的观点是不妥的."一流高门不愿意充任尚书郎"有其合理性,但也不应太绝对化.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34-141
以王方庆为代表的侨姓高门旧族琅邪王氏,在政治上积极向武周政权靠拢,凭借其才学品行宦绩,深被武则天知遇,在治理地方、安定南疆、维护海外贸易和齐定朝仪典制、整肃风气、护佑太子、忠言直谏等方面大有作为,对武周朝政治发挥了积极影响,琅邪王氏亦得以在这一时期复兴门户。而其他三家侨姓高门除陈郡谢氏早衰外,武则天对于出身齐梁皇族的兰陵萧氏,既无重用之意,亦无拉拢之心;江左袁氏也不似琅邪王氏积极向武则天示好。故而在武则天执掌的政权中,较难寻觅到江左袁氏人物踪影,兰陵萧氏更是不见,但这并未影响到他们在李唐政权中的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3.
北朝时期,胡汉之间通婚频繁,胡人贵族与汉人高门大姓之间尤为明显.胡汉通婚成为影响当时政治格局、社会结构、历史进程和文化互动的重要因素.此文主要剖析了在汉族门第婚观念的影响下,胡人贵族与汉族高门大姓之间的通婚表现,探讨了胡汉门第通婚在政治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一生都在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境界。为了能够实现"齐家"的目标,他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而这些家风主要是由爸爸传下去的。古代讲究严父慈母,家风这个东东,和爸爸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三国时期的老狐狸司马懿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赋闲在家的时候,他亲自指导孩子学习兵法、练武,陪儿子玩。打仗的时候,他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派他们亲自上前线打仗。经过无数次战场硝烟的洗礼,大儿子司马师和二儿子司马昭都成为如狼似虎的悍将,非常牛。除了强调实践,司马懿还特别注意培养两个儿子的心理素质。有一次,司马懿把儿子们喊  相似文献   
5.
华夫脱 《领导文萃》2014,(12):66-67
正魏晋时非常重视人物的才华和风度,而潘岳恰恰是相貌俊俏,才华出众,按说在官场上应该很容易得到提拔。但他的出身不是高门士族,加之太有才华了,反而让人嫉妒了,结果整整10年,只是在下边县里当个县令什么的,即便挪个窝,也是平调,升迁无路。是什么人从中作梗,硬把潘岳的升迁之路堵得死死的?潘岳认为都是山涛、王济、裴楷、和峤等人捣的鬼。山涛当时是尚书仆射,领衔吏部,然山涛举荐人才的时候,处处受到王济、裴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应算是阶层变动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士族,至宋朝时,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后裔已难以再凭借门阀而“显著”,亦难以像先朝一样以门阀相矜.但是,某些适应宋代社会环境的支系,仍然可以不断培养出仕宦成员,成为两宋世家大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南齐永明末年 ,吴郡陆厥与吴兴沈约对昔人有无宫商声律之用的论争 ,反映了双方对儒家传统五声与永明四声体系的不同看法。沈约四声论的产生 ,与对民间通俗文化的吸收密不可分。沈约对于俗文化的喜好 ,显露出他的文化观念中所带有的吴姓新贵的烙印。一般认为 ,吴兴沈氏家学以儒家为主 ,事实上 ,六朝沈氏家学始于老庄玄学 ,终于以玄兼儒。由军功起家的吴姓新贵沈氏文化的尚俗 ,有别于陆氏等吴姓旧族文化的崇雅。通过分析沈约对吴歌西曲等俗文化的复杂心态 ,可以揭示出四声理论的产生与沈氏家族文化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劭之乱与刘宋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之乱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环环相扣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门士族对皇权的争夺。围绕刘劭之乱,刘宋统治阶层分化严重,其内部所隐藏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甚至激化。刘劭之乱对刘宋后期政局的演变乃至整个南朝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察刘劭之乱的背景与原因、刘劭之乱所导致的刘宋政局之分野及其对刘宋后期政局的影响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时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不显亦不宾灭”是《史记·周本纪》中的关键文句,对理解西周武王时期的活动至关重要,但文本正写尚有争议,已有解释也不够完善.与《逸周书》及《随巢子》对校,此句应正写为“不顾亦不宾灭”,其含义为武王认为商既没有充分照顾先代遗留的旧势力,又没有及时伐灭他们,所以一直到周初都还留有隐患.依此解,《周本纪》后文“志我共恶贬从殷王受”与“存亡国宜”两处长期存在争议的文句也可以相应读通.由此可知,周武王立国之初即深知旧族问题是政治隐患,除了安抚之外,也考虑过威服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对电视剧《芈月传》第70集芈月在宣室殿前训诫禁军这一幕难以忘怀。当时,秦国朝野动荡、人心涣散,军队被各路势力唆使,妄想造反,就连禁军也加入其中,企图刺杀芈月迎回旧族。在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兵变的情况下,是大开杀戒还是网开一面?芈月未选择杀戮,而是选择训诫。她在宣室殿前,对将士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训词句句切入了将士们的内心深处,使将士们迷途知返,凝集了士气,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荣誉感。芈月训诫禁军,在我看来,对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生动的一课。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