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有“太祖”、“公”、“王”三变。建安元年(公元196)冬十月之前,曹操的官职均在三公之下,而且变动较多,如果以实际的官职来作称谓,纷繁的名目将使读者为难。此外,这些中低级官职,也与曹操作为曹魏王朝奠基者的显赫身份不甚相称。因此,陈寿便以《武帝纪》起头的“太祖”二字,即曹操后来的庙号称呼之。建安元年冬十月曹操升任司空,自此开始史文改称“公”。在当时,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莉 《晋阳学刊》2006,(1):81-84
由北齐魏收奉诏纂修的《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是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关于《魏书》的编撰性质,近世史家认为,因其多半成于魏收一人之手,故与私家撰述无异。而仔细考论,《魏书》的官修背景非常明显。全书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秽史”问题出现后,北齐三朝皇帝四次下令修改,方流传于世。《魏书》的官修性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魏书·高句丽传》反映魏丽关系的文字不足一千字,但已足够生动记录二者百年间的关系演变。从分析史料入手,看二者关系走向,进而明确该文献在高句丽与北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2):114-116
曹操是汉末最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倥偬一生,身经百战,写下了不少军旅诗.曹操的军旅诗是曹操军事生活的反映,也是曹操战争经历的见证.曹操经历了汉末诸多的重大战争,如:中平六年(189年)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追击、收编黄巾军:建安三年(198年)擒杀吕布、陈宫;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袁绍军;建安九年(204年)攻克邺城;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战于赤壁;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的战马超、讨张鲁、伐孙权、征刘备等.  相似文献   
7.
新出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元代GT·WS[J62:26]文书,载有多道圣旨及《至元新格》和其他一些公文,其核心要旨在于强调征纳税粮过程中要惩治"结揽"行为.由此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可见,元代的"结揽"涉足站赤、急递铺管理、食盐交易、昏钞倒换等诸多有利可图之域,而从事"结揽"的人员身份复杂,从"官吏"到"差役",从"权势...  相似文献   
8.
高小岩先生自题斋室日"苦乐轩",这应当说是一位九旬老人对一生甘苦的自嘲,也可以说是他献身书法事业一生经历的总结.高先生九岁从父习书,从魏书《张猛龙碑》启蒙,继而临习了大量有代表性的汉魏碑帖,到老年又倾心于《崔敬邕墓志》和《石门颂摩崖石刻》,汉隶结体工整,用笔圆转、端庄雄厚的特点与魏碑(尤其是《崔敬邕墓志》)的疏宕平整、纵横佼转又不为法度所拘的特殊韵味,在高老的书法中得到高度的和谐统,形成了既不同汉碑,又不同于魏碑,严谨而又萧散,凝重而又空灵,疏宕平实、端庄宽博的独特艺术风格.<作者简介>=高小岩,字谦斋,1919年3月生于山东潍坊.生前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儒学年鉴》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山东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及青岛市两级书协名誉主席、青岛中山书画院院长,并曾任第6-9届青岛市政协委员,其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第1-6届全国书展和国内外展览百数十次,多被收刊专辑.1981年随青岛市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出席下关举办的"中国展",1992年、2000年和2004年先后三次应邀访台文化交流,在台湾举办个展4次联展2次,1998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书艺生涯70年纪念展",2001年秋在潍坊举办了"高小岩祖孙三代书法展",2006年6月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华夏魂·父子书法展".自1989年始先后出版了《高小岩书法集》、《高小岩魏体成语字帖》、《华夏魂·高小岩、高篪书法集》、《孔子事迹图图解》等作品集.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国务院、周恩来纪念馆以及中央文史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府、青岛市府和各省市文史馆博物馆等收藏.  相似文献   
9.
魏书》“秽史”说的传统问题之一是魏收因受贿而为尔朱荣作佳传。结合《魏书》内对北魏覆灭的总结和对尔朱荣的评价,《洛阳伽蓝记》等当时的各类史料对尔朱荣、尔朱兆的区别对待,以及高氏自身塑造合法性的需求,可知《魏书》力图塑造的是关于北魏末年的两条叙述线索:“胡太后—尔朱荣”和“尔朱兆—高欢”。《魏书》让胡太后背负北魏灭亡的罪责,以此肯定尔朱荣匡扶魏室的功绩;同时对尔朱荣和尔朱兆进行区分,突出了原出于尔朱荣军中的高欢灭尔朱兆、振兴魏室的功臣形象,塑造了高氏和北齐的合法性。这一现象符合北齐国史撰作的“起元”要求,《魏书》因此呈现了尔朱荣“佳传”的面貌,不能以“秽史”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10.
李凭 《民族研究》2007,(4):59-64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