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29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7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949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1481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综合考证,《山海经》记载的君子国其地望应该在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之内,红山古国所特有的礼玉文化,是君子国国民人格基因的文化源头.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也秉承了君子国的人文传统.君子品格是东北亚文化圈普遍认同的道德基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据唐代佛家文献《法苑珠林》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前,曾留下建议弟子向君子国传播佛法的遗嘱.史实证明,燕王慕容皝在龙城(朝阳)建东北第一座佛寺——龙翔佛寺,成为佛教向东北亚地区传播的重要节点,被视为东北亚佛教祖庭.辽西地区不仅是红山古国的核心地区,也是君子国故地重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祖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古莒国的历史可以一直推溯到史前,因相传其族出于嬴姓的东夷少昊集团,故后世多称其国为嬴姓。古籍或又称其国为曹姓,实是以曹地为中心的一种地域性的划分,大抵相当于曹氏,不是莒国本来的姓号。史书又明确记载西周以来的莒国为己姓,此说应是有根据的,其根源即在莒国与纪国通婚,相因于古代从母姓之俗,用纪国本来的日名"己"表姓,故有己姓之称。所以,对于古莒国公族的姓这一问题,需要联系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的演变来具体分析,不宜作简单的取舍。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基本认同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人为主体民族的政权,而靺鞨人融入渤海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营州之乱追随大祚荣东奔的靺鞨人;第二阶段是渤海建国集团来到高句丽故地,整合的当地南部靺鞨人;第三阶段是渤海建国后,历代统治者对北部靺鞨的数次征服,纳入进渤海国的北部靺鞨人。这三个阶段融入渤海的靺鞨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归宿,由此决定了初期参与建国的南部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等民族形成了族群意义上的渤海人,而后纳入其境的北部靺鞨人因风俗文化的极大反差,及心理认同的巨大差异,最终未完全融入渤海族人之列,成为渤海国北境的被统治民族,只能被称为渤海国人。  相似文献   
6.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批评领域内的最高美学标准。其本质内涵即是“传神”,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便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而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嬗变,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传人物之神(魏晋)、(二)传山水之神(两宋)、(三)传作者之神(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演变趋势,也显示着中国绘画自身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5,(2):38-39
2004年,重庆市爱国卫生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爱卫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是我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报告从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提出了一个重大思路,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着重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从战略高度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