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古传说和我国古代典籍记载中是一个悲剧人物 ,传统的观点认为 ,他是因治水失败而被杀的。但从所存史料的分析来看 ,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末期 ,这一时期 ,各部落间为争夺权势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 ,作为部落首领之一 ,在部落间政治斗争的失败才是他的被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曾凡 《学术论坛》2008,31(2):24-28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失败的治水英雄,当他的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就被戴上了"凶恶"的面具.文章从屈原<天同>的疑问出发,力图从水文化的角度探寻治水的历史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都,文献缺漏无定论,考古意见有分歧;历史悬案,千古之谜.阳城是伯都,在今河南登封;阳翟是伯禹都,在今河南禹州;阳城、阳翟非早夏帝都.  相似文献   
5.
夏部族祖先以治理洪水、造福于民而著称于世,故文献多记曾被夏、商、周“三代祀之”。夏代文字迄今尚未发现,但夏人祭祀自己祖先殆无疑问。殷墟卜辞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本文认为卜辞所记“■示”应释为“示”,是商人祭“”的真实记录,故后世文献所记夏曾被“三代祀之”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本相在后世已被湮灭,与共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在后世有很多神或神性英雄,各种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猜想都未能把握其原初本意。在本文重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它乃夏人创世神话的重要环节。共工即。他因为争夺宇宙控制权而和自己的儿孙辈神祇禹、涂山氏女娲和启等发生冲突,这场冲突最后以共工失败而告终,他撞断天柱不周山导致巨大的宇宙灾难。共工最后受到以禹和启为核心的儿孙辈神祇的惩罚,他导致的宇宙灾难得到救治平复。  相似文献   
7.
论神话英雄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书中的并非上古神话中英雄的和他的夏民族发祥于河南嵩山及其以西的地方,既是神话中夏民族的远古先祖,又是当时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在部族的斗争中被杀。后来神话被历史化,也变成了一个叛臣。  相似文献   
8.
、禹父子治水相关记载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一般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禹故事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组治水神话的原型是创世神话之一即所谓捞泥造陆型似乎根据不足。  相似文献   
9.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天”和“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对立、以神为本、人性本恶、个体本位和立约精神等价值观之上,而东方民族性格则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为本、人性本善、集体本位和伦理观念等价值观之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神话中,禹神话是最重要的和被后世研究得最多的神话之一。在此研究中,禹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目前学界尚无对禹关系的专题研究。在梳理学界关于禹关系诸种说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