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以苏轼的文学创作为导引,从书生个性和倦客心态、贵族精神和平民情怀、诗人品性和哲人襟怀这三个角度解读坡公被贬黄州后的复杂心态,从而让读者对苏轼性格的多重性和人格的丰富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郭杏芳 《学术探索》2012,(6):134-137
苏东坡对词的最大贡献公认是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和社会功能,提升了词的品位,指出了词的向上一路,使之与诗相媲美,成为传统文学上的双璧。他对词的创新在贬居黄州时期表现更为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通过对他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况、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及创作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黄州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人文环境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条件和创作思路,是苏词创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单守庆 《社区》2012,(1):55-55
湖北黄州的豆腐,自古出名。精于烹饪之道的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亲自操勺,创新豆腐菜肴。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人称"东坡豆腐"。东坡豆腐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相似文献   
4.
据说苏东坡当年被流放黄州岭南,“每旦起,不招客与语,必自出访客。诙谐放荡,略无畦畛。有不能谈者,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日:姑妄言之”。后世的蒲留仙则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相似文献   
5.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6.
不系之舟     
瓜翁 《社区》2013,(35):11-11
昨夜外出吃饭,回家时,经过莲湖,看见一条小舟泊在岸边,水浪轻和,舟摇摇晃晃,我想起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写罢此诗两月后,苏轼病逝常州。因是暮年之作,回想平生,尽管有刻骨铭心的沉痛,但语气平静如水。  相似文献   
7.
“记”是文体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来主要用以庆贺庙宇、书斋、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落成,或纪念作者生命中的某一件事.但在苏轼手中,“记”成了他思考的工具,包括自我认同、作者和外界的关系、佛教思想和实践的种种争议、对绘画的理解、收藏书画所遇到的问题、行政策略的选择、通往知识的途径等.苏轼早年灵活地应用记体,熙宁年间拓宽记体的内容,他的记体文在乌台诗案中被他的政敌曲解成为迫害他的证据之一;而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又用记体文表达他对新环境和作为逐臣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常跃强 《社区》2014,(8):16-16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明末的江南妇女已经有一定的女性意识萌芽,对礼法制度有所不满和冲击,而内地的女性仍然处在礼法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恪守本分,遵从礼制。以明末湖北蕲州一个理学世家的女性为个案,尝试沿着目前学界女性史研究的路径,将历史时期的女性还原到其生活的场景中,考察中国古代女性是如何受到礼法制度规范的,她们为何能够承受严密的规范和束缚,并探寻她们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下狱、贬黄州之后,因经历了死亡的体验和威胁,其人格与此前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结合自己对死亡的体验,他重新理解了佛教和庄子,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命运的困惑,对世事和人生达到了一种真正彻底的了悟,诗词也才出现了旷达的风格。苏轼人格的这种变化,除受佛老影响之外,白居易和陶渊明的人格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