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米良 《学术探索》2012,(9):19-21
桥头堡建设作为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涉及国家权力的配置,行政权、司法权的运用以及相互关系。在我国宪法及行政法等现有制度框架下对我省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进行法制设计,运用长期以来宪法、法律在我省多民族地区实践的理论及成功经验,提出一个具体的法制保障的方案,包括立法方案、执法方案和司法方案并对其进行论证,是我省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重返亚太”后,把在亚太地区的全面参与作为维护其国家利益和霸主地位的全球战略。以东南亚为通道,美国通过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制造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崛起和削弱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因此,云南省在桥头堡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政治认同的关系,关注宗教渗透问题,自觉传播和维护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可通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等策略来多途径保障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族兄弟的努力下,在经济、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仍存在当地人口素质低、所处环境恶劣、农业设施滞后及教育水平低等制约因素,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给该地区带来了化解城乡体制障碍、提高参与建设能力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机遇,为了加速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职业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劳动者素质、发展特色经济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新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云南参与GMS合作20年:述评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年(1992-2012),主要经历了初创(1992-1994)、发展(1995-2001)与深化(2002-2012)三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云南省遭遇了行为主体、合作机制、生态问题、内外协调等方面的挑战与制约,并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了有效化解,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参与、争取中央政府支持、加强与周边国家交往并与其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增强自身参与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需要抓住有利机遇,在合作框架、机制、内容等方面与周边国家接轨,进一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方桥头堡的国家战略地位有一个逐步演进与形成的过程。东方桥头堡国家战略地位的形成,决定了江苏沿海在我国沿海开发中具有“国际战略的洲际战略”地位、“国家战略的全局战略”地位,决定了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方向和路径,也决定了连云港在“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的地位。应以东方桥头堡理念引领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提出,既是保护中国非传统安全的需要,也是国家意志的强烈表达。从战略发展的再认识来讲,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是融政治边防、经济边防、文化边防为一体的“以保护为先”、“以维稳为重”的沿边发展战略。搞好云南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需要做到“一通、二活、三开放”,尤其是需要政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