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宋间中枢政治体制的变革,可概括为从三省制向中书门下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在政务运行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着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唐代中后期的中枢体制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从政务文书的成立过程和签署程式看,尽管尚未突破三省制的框架,但从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产生来看,应是处于在旧体制内成长起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发展阶段。在北宋时期完善的中书门下体制下,三省机构的设置并未弃而不置,而是融入中书门下体制内的出令系统,三省在政务运行中仍然发挥着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啸 《学术界》2012,(3):208-217,289
隋炀帝设立的殿内省是一个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汉魏南北朝以来,家国不分的特性在九卿这类职官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殿内省既然专职管理皇家事务,必然会对九卿造成影响。同时,殿内省之部门大半来自门下,门下必有侵夺九卿权力之事实。本文认为,从行政分化上来说,尚书侵夺九卿职权;从家国体系上说,则是门下侵夺九卿职权。这就体现了从"家、国不分"到将"家"至于"国"之下的政治体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