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兰常安宦游四方,著述丰富,作品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但其在生前并不著名,当今学界也少见关注。其于雍正九年至十一年间任贵州布政使,留下大量涉黔诗文,笔下塑造了遥远奇异的边省形象,也表现出一定的官方立场,并塑造了勤政淡泊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进一步升华。唐长安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士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受召入京到供奉翰林,再到“赐金放还”,李白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再到边缘的巨大变化。离京之后,“供奉翰林”成为他身份叙述的素材,在诗歌中时时向人呈现:在对金陵景观的书写中,城市兴衰与身世荣辱融合无间;对金陵历史名胜的重新定义,隐含着对永王东巡政治合法性与自身出处的解释;当成都升制为南京时,诗人以侍臣与乡导的双重身份将成都与长安进行比附,也坚持了对玄宗政治形象的维护。诗人始终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依托于京城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其流寓期的诗歌总是表现出沉重的无所归依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都城的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既是关中地区经济衰落和全国经济重心转移的结果,又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军事中心的转移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经济重心的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城由长安回归中原,横跨汴河之上、坐待漕运之利的水陆交通枢纽——汴梁最终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条件而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主要都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周邦彦年青时期荆州、钱塘、长安 (包括咸阳、临潼 )部分词作的梳理 ,补正了《清真集校注》和《周邦彦两入长安考》的遗阙。关于荆州词 ,对初入荆州的时间以及其间曾短期回钱塘等事件进行了重要补正 ;关于长安词 ,对周邦彦游学长安一带的时间以及咸阳词的考证有新突破 ,从而解决了前此荆州词和长安词考中的一些积疑  相似文献   
6.
石田干之助关于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胡人买宝故事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其所著《长安之春》一书中,主要包括对胡人买宝故事的编译、校勘、注释、考证、论述及对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与变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虽非石田干之助的主要业绩,但他却开拓了近代日本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长安与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7世纪初期至 8世纪中叶的唐代 ,首都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且也是中外人员进行友好往来、商品贸易以及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所在。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从唐长安城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有关宗教文化交流的文物 ,这为我们研究唐代长安与西方的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 ,一方面证实了文献的记载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也使一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作家的“长安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情结"是中国古代作家基于长安与政治的特殊关系而生成的心理印象丛.作为古都,长安所具有的巨大的政治功能直接影响着古代作家的人生实践;作为心理印象,"长安"在古代作家的创作中发挥了激活情感、寄托理想的作用.透过"长安情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群体超越个人得失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他们出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而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