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57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来人们认为 ,关汉卿的作品是对被压迫者的生活及斗争的反映 ,这种说法实际上也许既不客观也不全面。通过对关汉卿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及与人物相关的时代进行具体的分析 ,可以发现关汉卿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评判 ,是对理想人物的塑造而不是对现实人的反映 ,关汉卿演义出的时代理想人物的精神是斗争 ,素质是智慧。  相似文献   
2.
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优良作风立党为公,培养优良的政治品德;与时俱进,坚持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戒虚治浮,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勤政,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3.
Rural youths’ images of the rura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和阐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策略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基本思想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与农民结成同盟军、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等方面 ,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及毛泽东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教育活动中“罗森塔尔效应”的认识,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要点,再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成功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分配在中国推动共同富裕迈入新阶段的当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将第三次分配划分为强政府大社会、弱政府大社会、强政府小社会、弱政府小社会4种实践模式。美国第三次分配建构起了弱政府大社会实践模式,以社会主导、政府监管、政治中立为主要特征。工具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文化、组织、制度及技术“四位一体”的逻辑理路。隐藏在工具理性外衣下的阶级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失败教训,在阶级理性思维影响下,社会“私”的方面被放大,形成了以捐赠者为中心的家长制作风。中国第三次分配是先富带动后富、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它深嵌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第三次分配不能照搬美国模式,需要在充分吸收工具理性和摒弃阶级理性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塑造强政府大社会模式,将中国文化要素融入制度体系,增强第三次分配主体规范性,加大第三次分配激励力度,完善第三次分配监管体系,持续并高度关注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ESI学科领域研究现状,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CNKI核心期刊发表的“ESI学科”主题论文的计量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存在若干问题:论文成果数量逐年增长但仍不多,论文来源期刊和机构分布不尽合理,作者专业结构有待优化、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学科排名和一流学科建设是研究的热点,研究主题多为应用对策类,基础研究类成果极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社会各个阶层的固化趋势渐趋严重,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上最大的拦路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广大的新世纪底层青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踏上历史舞台,展开各自的人生传奇。当代底层青年面对着日益严峻的阶层固化态势,他们的崛起之路变得愈加坎坷和艰难。他们要破茧而出,打破阶层藩篱,实现逆袭,获得职业成功,必须把握该阶层的特点、构成,并依赖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奋斗和坚持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Previous studies on class voting have yielded mixed results linking income and demand for redistribution. Why do some poor people oppose redistribution, while some rich people support i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 individual's level of patience, an importan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that influences how people calculate immediate and distinct outcomes, may moderate the effect of class on redistributive preference. In a one-shot game, re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zero sum. When people extend their time horizons, however, the poor see the possibility of upward mobility, while the rich emphasize future losses, such as unemployment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es, analyses of the 2014 Cooperative Congressional Election Study and a representative Taiwanese dataset from 2016 reveal a clear class cleavage in demand for redistribution among impatient poor and rich respondents, but the cleavage between their patient counterparts diminished. This pattern of convergence extends previous studies on upward mobility and risk percep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0.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2011 Scottish election and the proposed referendum on Scottish independence for the future of social policy across the devolved UK are profound but far from certain.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not only the historical nature of this conjuncture but to develop an adequat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ce of social policy in the dialectic between state and nation in Scotland. To this end, we critically examine theories that depict Scotland as an essentially ‘stateless nation’ in the light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o doing,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policy of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statehood in Scotland, the nature of civil nation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legitimacy in Scotland for the UK as a multinational state. As the architecture of statehood is re‐negotiated, strong centrifugal pressures are being created for a more distinct divergence of social policy in Scotland from the rest of the UK regardless of the outcome of the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Policy‐making is ensnared in a series of tensions, not just between Westminster and Holyrood but also, more broadly, tensions between competing principles of social justice and territorial justice, and competing demands between welfare nationalism and competitive 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