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00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社会发展观的研究为视角,在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本质和社会发展目标方面的理论思想,揭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社会发展观一脉相承的内在本质和各自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理论品质和逻辑。  相似文献   
2.
王树林 《唐都学刊》2004,20(6):144-148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的美国观经历了赞扬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的戏剧性的推演;美苏关系是毛泽东的美国观推演的国际背景,而美国对华政策则是毛泽东观感、认知和评价美国的基本尺度;毛泽东的美国观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又兼备革命现实主义的特征,它显现了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情结与现代化追求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并认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继承并丰富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并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江泽民则继承了前两位领导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动力论。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康拉德的长篇社会小说《诺斯托罗莫》以其史诗般恢弘的场面、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我国学者对它的介绍和研究远为不够。结合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从结构布局部、语言和人物刻画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了阐释,指出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不仅有利于作者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再现历史,而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物质和精神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透过他们的婚姻家庭现可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特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婚姻家庭的状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效促进社会公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1)为了顺利地推进改革,为了中国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和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顺应民意、顺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趋势,把社会公正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2)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开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对于国家来说,近期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国家的直接投入,二是国家的立法、监督、执行和引导。(3)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妨碍着我们重视社会公正问题。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原始积累不可避免”,“国家财力不足”,“重视公正便会妨碍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观念进行一番必要的反思。(4)要想构建一个公正而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人群,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那么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稳定了。  相似文献   
8.
Research shows adolescents to be positively oriented towards democracy,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at it actually means to them and what their views are on decision-making in both everyday situations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se aspects of adolescents’ democratic views, we have interviewed 40 Dutch adolescents from second grade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 school.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various democratic principles prevalent in everyday life situations was discussed and compared to how they view decision-making in political democracy. The results of our qualitative study showed that adolescents’ views on issues concerning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in everyday situations are quite rich and reflect different models of democracy (majoritarian, consensual, and deliberative). Moreover, how adolescents deal with tensions between democratic principles in everyday life situations varies. While some adolescents combine several principles (for instance, majority rule as a last resort after trying to find broader consensus), other adolescents tend to strictly focus on only one of these principles. Adolescents’ views on political democracy, however, are rather limited and one-dimensional. Those adolescents who seemed to have a more explicit picture of political democracy often preferred a strict focus on majority rule, neglecting minority interests.  相似文献   
9.
10.
杜威以类比的方式描述教师角色,表达了他希望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民主的愿望,带有明显的宗教痕迹与理想主义色彩。杜威围绕其教师观的精髓——“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领导者”——对教师这一支撑性角色做了不同表述,丰富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但杜威将教育者与教师等同的理解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概念过度泛化,模糊了家庭、学校、社会不同场域的育人特征与方式。新时代下,要客观地把握杜威教师观的现实意义,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理性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