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423篇
社会学   9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之间实现合理整合,追求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地建设和谐的道德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伦理问题。生态危机的特征 ,生物共同体的联系以及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都客观地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加强全民性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和谐”视角下的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新的时代主题。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和谐社区的构建便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主题。本文即针对我国当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索,以期有助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法律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发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破坏,法律的正义观应关注未来的人际关系。现实中被设计出来作为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司法制度,却往往在实际的案件裁判中更多的成为延续和引发再次冲突的根源。因此,司法必须通过裁判使当事人从内心消除怨恨,实现人际关系的修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一个具体个案的审结。简单的追求效率不是以人为本的司法,也不符合转型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冲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在回顾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基于智能体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的和谐机制,指出智能体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谐管理就是要改造和实现一定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现社会智能体“以人为本”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政策经历过一个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但排斥性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随着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社会,基于差异承认与平等实现而形成的二维正义观登场.而现行社会政策既无法体现对差异的尊重,也无法保证平等实现,从而呈现出对正义的偏离.只有建立起包容性社会政策,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保证多元主体享有共同福利的机会和水平,才能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8.
The Global Justice Movements emerg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risis of neoliberal–imper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critique of it. They therefore expres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oliticization of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post-Fordism and its cri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last 30 years from a Gramscian perspective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as a “passive revolution” and as the deepening of a “imperial mode of living” at a global scale. It is argued that examining structural changes helps us to understand why protest and social movements re-emerged around the year 2000. The article discusses some central features of the Global Justice Movements by focu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Attac movement and the recent Occupy movement.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0.
提高国民的文明行为水平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影响国民文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进一步引导国民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