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朱舜水学术思想的认识,学术界尚不统一。其基本特点实为提倡实功实用之学。朱舜水既不可简单地称为反对程朱,也不可简单地称为属于程朱一派,而应认定其对程朱相当尊重,与之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区别。其对陆王,亦是肯定与否定兼而有之,而在其心目中,陆王地位远不如程朱,基本上未将之视为应予尊重的对象。其对程朱、陆王两派的态度,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特征,这种特征应是其提倡实功实用之学在学术实践上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一方面经由手足—腹心、犬马—国人、土芥—寇雠的论述,凸显了对抗的一面,土芥—寇雠之论又最让统治者胆战心惊;另一方面通过师、友、事的评析,显示了合作的一面,师友之论又最让士阶层心往神驰。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联,现实地展开于士阶层参与政治的具体实践之中。孟子器重师道,强调智识分子以道尊于势的理想来应对势强于道的现实,从外王转向了内圣。这实质上是孟子的义仕派立场以及王道政治学遭遇现实困顿之后的必然转向。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的思想独具特色。1950年代后期,他提出的对话主义理论和狂欢化美学享誉世界,成为当代学术甚至日常思维的关键词。对话和狂欢共同指向生长,从两个维度表达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巴赫金的思想表达兼有哲学美学化的倾向和异语表意的特点,一个论点往往有多层理解的充分可能,形成了思想的复调风格。  相似文献   
4.
“穷而后工”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自欧阳修首次提出以来,已得到后世诸多文学批评家的充分关注。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文本,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穷而后工”的源起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如所周知,宋代理学的道统是由朱熹所建构。从此以后,濂、洛、关、闽之说深入人心。其实周濂溪本无籍籍名,只因为朱子欣赏他的《太极图说》,又因为他在二程年轻时做过他们的家庭教师,于是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祖,此后并无异议。然而程伊川作《明道行状》,却说他泛滥于诸家,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明道也说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可见洛学才是真正的正统。张横渠的情况最为令人困扰,在行辈上是二程的表叔,但门人作行状谓横渠学于二程。虽为伊川所弹正,却已形成先入之见,不易改正。当代又因横渠喜言气,而比附于唯物论,徒增缭绕。一直到牟宗三先生著《心体与性体》,阐明横渠的思想“天道性命相贯通”,有超越层面。又指出明道一本之论与伊川理气二元说有重大差别,朱子继承的是伊川的形上学,这才得以正本清源。然还不免重点过分放在心性论而旁置宇宙论,对横渠思想的诠释尚有一间之隔.有待澄清,故有本文之作。  相似文献   
6.
"帐盘"是河南太行山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形式表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表现在对自然神秘和秩序的追求上。文章试图从"帐盘"艺术图式表现、心之纯化等特征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阿里·沙里亚蒂伊斯兰革命的三大著名理论家之一,也是伊斯兰革命早期最重要的理论家.他的激进思想对革命力量动员,特别是对伊朗知识青年以及左翼革命游击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社会思想主要通过定义"乌玛"来表达,对当时的伊朗社会也有着非常独特的分析和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了沙里亚蒂的理想社会"乌玛"的主要内容,以及他对伊朗社会的独特体认.  相似文献   
8.
朱熹《中庸章句》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作了合理而深入的诠释,并且认为,将人的喜怒哀乐未发的"中"与发皆中节的"和"推到极致,并据此体会人的先天本性以及与此具有共同性的天地万物之理和变化规律,进而"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赞天地之化育",就可以实现"天地位"、"万物育"。这里蕴含着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元和后期 ,随着宪宗前期清明政治的逆转 ,元、白针贬时弊 ,关注现实的“新乐府”诗失去存在的现实依托。在历经理想破灭、仕途坎坷的痛苦后 ,元和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儒士的兼济情怀遭到严重摧抑。迷惘、失落中 ,他们普遍回归自我 ,在艳情或闲适中安顿心灵 ,寻求安慰 ,六朝诗风再次受到青睐。《御览诗》的编集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士人心态和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