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83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学”之所以在1920年代后期广为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为广大读者熟悉并喜爱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其艺术素质隐含着一定的流行态势。“革命文学”的独特叙事方式,缩短了读者与作家及作品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而它在题材上呈现出的“故事类型”化特点,以及局部细节描写上的“套式”形态,都便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此外,传统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的简单易懂,又进一步促进了“革命文学”的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4.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份蕴涵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但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着重探讨在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高等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应对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创新教育素材的处理问题;如何对待原教科书的问题;如何对待本学科发展动态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开发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出现再次激起我们对“文学本质”的追问。网络文学文本的生存形式从一个全新的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关照和认识文学 (及其传统 )的视角 ,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态度面对文学现实本身 ,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清文学自身的逻辑 ,从而更接近和理解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德国战后文学反思的使徒--走近伯尔、格拉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经常赞赏德国人自觉深刻的历史反思,却很少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其思路和方法。战后德语文学不啻为我们探讨这一课题的最佳领域,而作为实践这一文学反思使命的最杰出的代表,德国战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格拉斯则提供了用心研读这个反思经验的重要文本。他们或平白而沉重,或辛辣而穿透的笔触,将权力、人性以及传统文化的扭曲纠合发人深省地揭示出来,推动了劫难后德国批判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组建高校面临着全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组和合理配置 ,针对合并组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重组和配置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措施 ,发挥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 ,从而充分发挥合并组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流行主题,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革命过程中的接纳过程,这一过程的描写成为衡量作品成败的关键。怎样写此过程,它需要场景渲染。场景渲染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决裂”场景建构。革命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革命者最终被革命阵营接纳,它必然有一“决裂”过程。“决裂”意味着新生,“决裂”意味着革命者成熟。但这一“决裂”过程是以牺牲革命者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为代价的。这显示出革命文学“决裂”场景的悲壮性。本文以《咆哮了的土地》《田家冲》《在医院中》《青春之歌》为评价中介,试图对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决裂”场景进行描述:知识分子革命者的牺牲有最终的价值取向,即重新确定他/她的血统和身份,变成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