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探讨了双边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信息真实分享和谎报对效率的影响。首先,给出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商品交易量和供应链利润作为比较基准。其次,构建双方信息真实分享的激励模型。研究发现激励双方信息真实共享所需的信息租金降低交易量和供应链利润。再次,构建允许信息谎报的交易量谈判模型。研究发现,供销双方都偏好高报自己的信息类型。个体谎报信息的幅度随着谈判力增加而减小。拥有绝对谈判力的一方不会谎报信息。供应链效率与谎报信息的幅度、成本上界以及销售价格相关。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实报信息和谎报信息下交易量、供应链个体利润及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洞见:供应链企业是否激励双边信息分享可根据双方成本大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同类异质产品市场博弈Nash均衡最优策略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按照Nash均衡解的要求,建立同类异质产品市场用户需求分布及效用结构模型,导出不同定位的企业所实施竞争策略的若干最优条件,通过计算不同策略设计下产品相应的临界功能效用值,参与竞争的企业可找到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3.
考虑质量失误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理性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考虑存在产品质量失误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方法选择中间品的质量水平和制造商的检测水平,以实现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并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质量内部、外部失误的不同承担方式,讨论了三种质量损失承担方式,得到在整体损失由两者共同承担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合理的内、外部损失分配系数,可以使两者选择水平的纳什均衡解与供应链的全局最优解相符,从而实现供应链全局最优和局部最优的一致.所得结论对指导供应链的有效运作有着较好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相关性评价中牵涉到大量的被评价管理者互相评价的问题,评价结果通常和奖惩有关.相关性评价提倡在被评管理者中间保持适当的亲和性,但过度的亲和性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合谋行为.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建立一个一主多从模型,随后对模型加以改进,以分析公司与被评者、被评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付静  邵培基  杨小平 《管理学报》2006,3(6):673-676,682
双向拍卖机制能较好地解决在线拍卖中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减轻网络负荷的问题,而构造双向拍卖的报价模型和策略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从实验经济学方法的角度,构造了在线双向拍卖中不完全信息博弈下存在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并求解,通过计算机仿真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和可行性,为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在线拍卖效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PC软件产品竞争性升级的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Hotelling模型对PC软件产品竞争性升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网络外部性、转换成本、升级产品质量(或功能)的提高对升级定价及其竞争策略的影响.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消费者静态预期的条件下,网络规模大的厂商总是偏好不兼容,网络规模小的厂商偏好全兼容.(2)分析了影响版本升级价格、竞争性价格和全价的相关因素.(3)解释了转换成本和实施竞争性升级的关系.(4)分析了厂商夺取竞争对手厂商客户的条件以及争夺新客户的竞争策略.对厂商的竞争性升级定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two‐stage game introduced in Nash (1953). It formalizes a suggestion made (but not pursued) by Nash regarding equilibrium selection in that game, and hence offers an arguably mor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ash bargaining with endogenous threats” solution. Analogous reasoning is then applied to an infinite horizon game to provide equilibrium selection in two‐person repeated games with contracts. In this setting, issues about enforcement of threats are much less problematic than in Nash's static setting. The analysis can be extended to stochastic games with contracts.  相似文献   
8.
在单个拥有线下传统批发及线上直销双渠道的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基于供应链成员博弈权力的差异,构建制造商占优或零售商占优的两类Stackelberg博弈及双方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线下传统批发渠道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时,(1)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和不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2)三种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相同;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线下传统批发渠道价格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价格;制造商批发价格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3)当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当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不为0时,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的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需求相同且小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需求,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线上直销渠道需求;(4)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收益及零售商收益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Nash博弈下,供应链总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一对多”和“多对多”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研究了售电侧改革前后,发电商和售电公司之间关于消费者剩余分配的博弈过程。具体来说,文章从售电侧改革带来的博弈主体与博弈机制变化角度,揭示了售电侧改革对用户电价红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售电侧放开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由“一对多”竞价上网变为“多对多”讨价还价匹配,造成了售电侧博弈主体的议价能力下降,发电侧博弈主体相对议价能力上升。发电商群体将索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推动发电侧整体报价的上涨,挤压了售电侧的利润空间,导致售电公司被迫抬高市场电价,最终剥夺了用户的电价红利。研究揭示了售电侧改革未能带来电价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In a subjective claims problem several partners have conflicting perceptions on how a jointly produced surplus should be divided fairly amongst them. In a large-scale experiment, we compare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ree unanimity bargaining procedures used to reach a consensus in a three-partner subjective claims problem. Under each procedure partners move sequentially, making alternating proposals. The procedures differ in whether they ask for a complete division proposal (Offer and Exit rule) or only for a proposal regarding the partner’s own fair share (Demand rule); and in whether partners have to accept the entire division proposal (Offer and Demand rule) or only their own share (Exit rule). For the fairness assessment partial and impartial fairness views are used and we find that the Offer rule performs best in terms of allocative fairness and no worse in terms of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