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言趋同现象的实质是以社会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语用适应。本文从语言趋同现象入手分析了趋同现象的产生及跨文化趋同所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借助精神现象学相关理论,考察当下中国老年人群体可以发现,经历了剧烈社会转型的这一群体有着独特而复杂的精神特征与心理体验,主要表现为对生命意义的惶惑、对死亡临近的恐惧、应对心理情绪的调适危机等。从哲学视角解读老年人主体性的衰落、实践性的被遮蔽、社会性的沉寂以及历史性的消解等精神现象,研究由此产生的失落感、冷漠感、孤独感与保守性等心理情绪,有利于理解老年人的行为方式与真实需求,有助于深层次探索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圣农现象"的探析,分析了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和光泽县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进而揭示了其对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1)以特色经济为方向;(2)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道路;(3)依靠龙头企业,重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4)与大市场和国际标准对接,塑造名牌;(5)正确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经济文化类型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克塞现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有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本文通过制度经济学这一视角对“阿克塞”现象进行分析, 指出“阿克塞”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发展遵循了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径依赖, 而路径依赖是基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给出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语言趋同现象的实质是以社会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语用适应。本文从语言趋同现象入手分析了趋同现象的产生及跨文化趋同所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利益均衡与公司治理绩效--"济南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现象”指的是济南市市属及管理的5家上市公司都因连续两年以上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等原因而被特别处理。根据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对公司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动力。出现“济南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司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利益严重失衡、矛盾冲突长期难以有效解决所致。“济南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变革上市公司现有股票发行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保护劳动者权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由培训费纠纷引起的"西门子现象"显得非常突出。作为解决这类纠纷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做到正确适用此条款裁判案件,必须对其中涉及的"培训","培训费用","服务期"等相关术语有准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于后现代时期,与后现代理论、后现代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它深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典型的后现代现象.后现代理论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对多元性的坚决倡扬,使其具有了相当的进步性.但是,后现代理论的相对主义倾向以及对多元的极端化定义,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现代主义的弊端.这种矛盾性,是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矛盾的、无序的后现代现象所不可避免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下,得以不断批判和超越自身,不断拓展和完善其关于政治与文化的多元化理念和实践.但与此同时,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也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矛盾性的制约.生成了新的反多元性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被其自身所坚决批判的现代主义性.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象、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一直困惑着我们的教学。为了统一认识、消除疑虑和困惑,从理论界人士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入手,进而分析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不一的原因,提出了如何避免发生争执的措施,以及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期,“啃老”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男青年在婚姻中需要父母提供住房以及高额的彩礼,实质上是一种“啃老”。以个人主义的视域观之,青年人由于缺乏作为个人主义核心价值基础的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意识,其行为表现极度自私。农村父母将为儿子完婚视为自己的一种责任,青年人的“无思”导致其缺乏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观念,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农村男青年婚姻“啃老”现象的发生。个人主义视域下,破解这一社会问题的进路在于培育具备主体意识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