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150年羡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维规 《社会科学》2006,4(5):18-31
尼采提出"羡憎情结"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之后,马克斯·舍勒对这一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羡憎情结"是西方现当代社会、历史、政治等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民族情感受挫以后及文化危机之时的典型对外回应方式之一,也是建构集体"自我图象"和"他图象"的心理驱动力.话语分析方法及形象学研究可以揭示,中国150年来的一些典型论说,正是来自内外冲突与心灵创伤的"羡憎情结".  相似文献   
2.
刘牧 《北方论丛》2010,(1):142-145
新制度经济学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被视为经济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运用价值现象学的方法可以揭示出新制度经济学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气质,新制度经济学与这种精神气质是一致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与近代思想对否定的创造性力量的强调是一致的。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起源及变迁的关注都与怨恨所造成的价值假象密切相关。怨恨使得现代人对世界的基本体验是怀疑,新制度经济学的个体主义分析方法也与这种基本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3.
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但都寄托了他们试图弥合生存与节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4.
卢照邻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典型性的悲剧文人。在仕途上空有热情,怀才不遇,加之身染重疾,因此,他的诗文明显地流露出一股悲怨之情,这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三篇骚体文中。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我们才能认识一个真正的卢照邻。  相似文献   
5.
6.
《诗品》“晋记室左思”条中“文”指左思的五言诗;“典”不是今人所谓的典故,而是指一种重在表情达意,适度加以藻饰,既不轻靡也不朴野的语言风格;“怨”突出了左思诗歌的感情特质,是缘事而发的哀怨之情;“精切”应作“情切”,即感情深切之意;“讽喻”指用适度修饰的文辞表达愤世之情。袁著《中国文学史》对这段文字的解释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