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声名流传千古,其影响至今犹在.作为分别矗立于中西方思想高峰的巨人,他们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本文通过考察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传播学思想特征,从传播媒介、传播路径模式选择、传播过程、传播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二人传播学思想的异同以及对现今传播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帕默尼德》被称做柏拉图最难解的对话之一,前后两个部分在形式与内容上看似极不平衡,纯哲学的逻辑讨论包裹在戏剧情节下,开篇的情节看似离题,实则是理解第二部分的钥匙。开篇戏剧场景的设置包含了柏拉图对哲学基本处境的深刻洞察。在《帕默尼德》的开场,克拉佐枚奈的爱智者与埃利亚的爱智者都被置于雅典城邦的政治中心,哲学的探问处于宗教节庆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二者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方法原则也迥然相异,但二者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却又有诸多的相似点.比较、反思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传统、批判性地吸收西方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推进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哲学价值表现为:开辟了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开创了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为辩证法的诞生提供了源泉;提升了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人的肉体只是人灵魂的载体,过分骄纵只会使灵魂的净化受到阻挠。  相似文献   
5.
"美德即知识"已经成为千年流传的名言警句,在哲学界被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命题。哲学价值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与解释。以当前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为基础,以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在肯定"美德即知识"命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的判断下,从社会政治、思想价值、哲学风格三个方面重新对此命题进行真伪辨析,进而对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进行了论证和阐述,肯定"美德即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积极意义,德性伦理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受到更多关照,追求向善的幸福生活便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著名命题。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离知识最远的勇敢美德在何种意义上是知识。论题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为起点,从亚里士多德的勇敢观出发,上溯柏拉图的《拉克斯》和《普罗塔戈拉》两篇对话,试图从具体文本的文脉中辨析智术师与哲人在美德问题上的异同,进而考察政治哲学与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虽然生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但二人的思想却暗含着诸多的相似性。在这些相似性之中 ,可以窥见东西方文化之侧重点、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不同。两位先哲虽然都努力寻求政治和伦理的和谐互助 ,但却表现了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两个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的“父子相隐”之“隐”系沉默不言之义,“直”指明辨是非,“直躬”指明辨是非、品行刚正,“直在其中”指有“明辨是非”的成分。告亲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道德缺陷,这涉及对亲属的伤害与家庭良心的匮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也认为告父并非“虔敬”,这种不虔敬性来自告父行为的自身具有非正义属性。不做不利于自己亲属的举告而知情沉默,道德与法律当予之以谅解或宽容,从而不强制或鼓励以直接伤害亲属来实现社会正义及道德崇高。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之死确立了公民服从的典范。《克里托篇》中苏格拉底与克里托就公民服从进行的对话,隐含了公民服从的多重观念原则:理性原则、同意原则和契约精神、感恩理念、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以及自然责任观念等。这些内容成为公民服从义务最早和最系统的论证,为后来相关理论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自己和学生培养理性思维,经常剖析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中存在的择业偏见、目标不明确、期望值偏差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启示。面对择业,一是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与理性,减少偏见和过度需要;二是要有明确目标和合理定位,避免狂妄自大,或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