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董建中 《东方论坛》2020,(2):137-147
田文镜是雍正朝名臣,雍正帝赞为“天下巡抚第一”,是有清一代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现当代学者一致认为他原属汉军正蓝旗,后抬至正黄旗。田文镜的自陈奏本及《缙绅录》等材料,可以确证他原属汉军镶蓝旗。这一错误,源于清国史馆对他的记述,而地方志等的记载反倒是正确的,这提示我们,面对清人旗籍记述有歧异时,应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舆论发展的潮流着眼,以《顺天时报》为个案,可以窥见外资媒体如何在舆论理念、新闻手段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影响中国舆论发展的进程,同时它们还构成了新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五四运动前后获得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韩国"天安"舰事件发生后,成为国际舆论热点。美韩自行组建调查团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认定是朝鲜袭击造成的"天安"舰爆炸沉没。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舆论,几乎一致地认为就是朝鲜所为。然而从国际法的视角看,美韩对"天安"舰事件的调查及其结果,在调查主体的权威性、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性、调查结果的可核实性和无疑性,都存在致命的缺陷,也带来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人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核心问题,先秦儒家,尽管“天”的含义在各个阶段、各个思想家那里有所不同,但在天人观上,从孔子、孟子到荀子,总体特点都是以人为立足点,强调在人的能动基础上达成与天的合一;同时,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先秦儒家对天的认识也明显地呈现出宗教主宰意味乃至道德意味下降,人文意味增强的趋势,这也正是社会进步、人类的主体意识觉醒的自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文化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作家陶贞怀在其创作的《天雨花》中塑造了大量婢妾形象。对这些婢妾作者始终持有一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对她们违背封建纲常的行为进行大肆批判,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她们所经历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对待这些婢妾的矛盾态度,可以作出两种解读:一种是阶级立场使然,作者对下层女性的悲惨遭遇无法感同身受;另一种解读是通过对婢妾深重灾难的客观直白描写,以期引起社会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先民的思想世界中,“天”兼具自然性与宗教性,但是在周以后,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天”的这两种性质逐渐分离开来,一方面是其自然性凸现出来而与人相分离;但更重要的是“天”的宗教性的意涵转化成为人的道德的根源,因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但它与人的终极关怀和功夫修养仍然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学同时具有宗教性与哲学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王士稹与田雯在清初康熙诗坛是"同郡同时"、官级相类、地位颉颃但诗美追求不同的名家,其交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人一生交往频繁,而非"隐然负气"、"不相结纳",虽然田雯与赵执信同样与王士旗所持诗论不同,但由于性格原因,田雯与王士旗不是"争名角立",而是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