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香山静宜园是著名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乾隆朝,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涵纳的造园意象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系统地研究静宜园28景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出香山静宜园建筑设计和景观经营意向,有助于深入探索自然山水园的思想精髓,对当今的建筑环境以及景观设计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背井离乡,到山间开垦并种植山地,开发种种山林资源,以谋生存,被称为棚民.清代棚民,数量庞大.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对棚民采取安辑的政策.棚民对山地等山林资源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社会维稳和生态维护的两难选择,包世臣的应对策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山理念与山岳崇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山岳崇拜发展而成的山岳神灵构成了中国信仰文化的独特现象 :五岳崇拜及其巡守、封禅仪典。本文以东岳泰山为研究对象 ,具体探讨了泰山崇拜的形成、封禅仪典的内涵 ,尤其是对泰山神的人格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田开林的中篇小说<人头山下一座坟>以一个发生在鄂西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的革命故事,揭示了土家儿女对红军的一片真情.伴随着这个美丽的故事,小说还为读者展现了鄂西南土家山乡独特的风景、风物及土家儿女那纯朴美丽的人性.小说借美丽的革命故事、独特的山川风物、浓郁的地方风情特别是土家人的原始素朴的自在人生和不拘礼俗的自然人性,将隐藏在那大山深处的美丽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并为当代小说特别是鄂西乡土小说融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大舞台昭示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黄河及黄河以北的古代居民,发观了"山"的阴阳之性和阴阳之别,即运用这一发现来构造关于山的神话.先奏时期,以上述地域为背景的山神话山神形象,呈现着由"蛇"到"龙"的演变历程.龙形山神即成为阴阳思想观照的对象,成为阴阳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象征和说明.而阴阳的哲学属性则决定了龙形山神的奇异神性,直接影响着山神话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诗词中,“山”是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50首诗中,写到山的有33首,大约用755个“山”,提到了我国的36座山名,这些山这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么,毛泽东诗词中何以多“山”呢7“山”象征着什么?又给毛淬东以何种启示呢?文章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谢氏家族清谈的书面体现,谢氏清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清谈的务虚之风与务实抒怀有机结合,二是在清谈中重视语言的辞彩,注意语言音韵的流畅谐美。在家风濡染下,谢灵运抛弃了纯粹的空谈析理,而是借助于山水形象媚道,从而导致富有理趣、注重辞彩的山水诗的涌现,无心插柳般地完成了中国诗歌史的转关任务。  相似文献   
8.
宋人因酷烈党争而频繁陷入贬谪之中,又通过理性内省提升内心境界以挺立精神主体,使贬谪中的山水具备迥别于唐人的文化品格。由苏轼所发起苏门诸子参与的武昌寒溪西山唱和,即是以山水为媒介来反思士人贬谪命运、树立自由人格、因诗以进道而追寻文化价值的典型例子。并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下通过想象追忆的艺术创造,构筑起士人群体间维系情感交流、心理勉慰和价值认同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通过山水审美活动使士人坚守文化理想的人文情怀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出现在古代诗文中的“渔翁”和“樵叟”这一文化现象作了探索 ,认为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在于文人想借“渔翁”和“樵叟”来寄托某种思想 ;而被借用的“渔翁”和“樵叟”也通过文人的笔端 ,留下了大量的充满哲理的话语和思想 ,并以这些思想来平息文人内心世界的不平和愤懑。这是与文人历来看重“渔翁”和“樵叟”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山水、鱼鸟有关。文人之所以能在“游山水 ,观鱼鸟”的过程中得出思想、精神 (理趣、心诀 ) ,是在于它是建筑在“天人相通 ,万物一体”、“天地之教”———向自然要学问的哲学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陈代谢关系断裂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