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学原则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成分,是中华民族重要而又富有魅力的精神文化。它的诸多范畴以及重境界、重性情、重风骨、重体悟、重涵咏、重生成等基本精神,应当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这样一种古代与当代的契合,是文化的契合、资源的契合、发展的契合、育人的契合,所以,值得我们充分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古典诗学原则在阅读教学中的点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国内提出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则大力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由此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在21世纪初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崭新范畴,从而也为我们确立富有时代内涵的进步和平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哲学提供了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的分析,结合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主要分歧,揭示传统符合论真理观具有较为明显的经验论色彩。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将感觉经验绝对化,只承认感觉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一些村民在身患重病难以得到医疗救治的情况下,会尝试将信仰基督教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豫东陈村教会农民因病信教现象的深入分析,发现本土化的基督教为农民的疾病医治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解释体系,通过“神医结合”的方式,有些农民疾病的痊愈得以可能。“疾病”和“苦难”被赋予新的意义,被构建为“神拣选之前的考验”,继而导向皈依基督教。农民最初的功利性信仰,会经由宗教仪式的出席和宗教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对基督教的理解和体验。农民因病信教成为基督教民间信仰化和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书院大师朱熹的科举生涯与科举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熹是南宋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他在推动南宋书院发展的同时 ,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但他并不从根本上否定科举制度。在苦读应试经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朱熹提出了重视德业修养的科举观 ,反对片面追求科举功名。这是新儒家在频繁禁学的背景下 ,为规避禁学的压制 ,利用其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握来参与现实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自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不少研究者所持的南宋书院反科举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这些“序言”不仅对当时各国的工人阶级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补充和发挥,更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如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结合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等思想,都体现了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思想和认识对于当前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和践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我国的语文教育进入了现代学科教育的新阶段.语文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语文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现代语文学习的研究,在语文学习目标、语文学习原则、语文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代著名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蒂里希不仅以创立“终极关怀”范畴而声名卓著 ,并且在宗教美学上也有不少见解独特的理论观点。他将美与艺术和宗教神学相联系 ,提出了艺术与美是“生活的深度”的见解 ,阐述了宗教与存在主义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三农”问题的新视角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三农”问题,经济社会不均衡发展战略布局和“三农”不科学的事实发展是其根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指导;统筹城乡、统筹“三农”内部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其中视角艺术的运用更增强了作品 的叙事张力和审美效果。作品通过恰当调节作者与叙事者的距离、精心安排视角的流动和巧妙运用双重复合 视角,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叙事结构更加巧妙。事实证明,从作品的外部技巧入手,更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 小说文本深层的技巧和神韵,更好地领悟古典优秀小说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