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具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既与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密不可分,又与供职于其间的华人编辑息息相关。文章详细论述了这一群体,并分析了这批华人编辑在供职《万国公报》时期的活动和言论。  相似文献   
2.
陈其泰 《文史哲》2006,(2):126-132
清代乾嘉时期学术考证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治学方法迥异于前代。江藩《汉学师承记》的著成,客观上正符合对此进行适时总结之需要。本书第一次将乾嘉考证学作为学术史的重要的发展作了总结性的考察,梳理出其演进的脉络,评价其意义,此一总结性研究从整个清代而言未有出其右者。此书又一成功之处,是不停留在论述学者的生平行事和著述的主要内容等项,并且着力摹写他们的治学特色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万历《雷州府志》是时任雷州府推官欧阳保主持纂修的一部府志。这部万历《雷州府志》,是目前关于雷州半岛的雷州府和海康、遂溪、徐闻存世的最早最完整的府志,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欧阳保除了这部府志外,在雷州还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如:兴办学校,审理案件,兴利除弊,修建文塔等等。研究欧阳保的实绩,可启迪我们的思考,以便推进雷州文化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指生命的超越;他外依于律学,精研行持,内归心于净土,以净土修行为证道途径;最终由安然离世实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成为后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万斯同和温睿临同为清初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史学家,二人交谊笃厚,互相推重.万斯同以二十余年之辛劳,为官修<明史>作出卓越贡献,他以务存信史、别识心裁作为修史的指导思想,在史料上强调广采和别择,在体例和文字表述上务求严谨、精审,尤其关心保存南明史的记载.温睿临的<南疆逸史>是在万斯同的鼓励与帮助下完成的,此书在修史格局上苦心经营,以"纪略"起到"本纪"的作用,与清朝官方"深没南明"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在列传的撰写和编排上,突出忠臣义士的功绩,对抗清活动记载颇详.足见万斯同的故国之思和信史精神,均在<南疆逸史>中得到成功体现,这部佳作的撰成是万、温两位史家深厚友谊的见证和爱国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天一阁藏稿本<明史稿>的第7册与第10册<忠义传>部分,经与国家图书馆藏万斯同416卷本<明史稿>相关内容对读,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承继关系,基本可以断定天一阁藏稿本<明史稿>是后者的草稿.另外,在第7册中出现的初始作者"徐潮",可以初步断定为和康熙十二年的进士徐潮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晋代女作家李婉其名、其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说法。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阎若璩、汪琬为清初经学的代表人物。二人在康熙年间的礼学之争始于金石义例之辩,焦点集中在礼服学上,是清代礼学史上的第一次大论争。二人礼学观不同,研经治礼方法互异。汪琬兼采汉、宋之学,重求本义,主于律文以求"用实",不屑专事章句之学;阎若璩倡古礼以兴"古学",取法汉儒,重于考据训诂,排斥宋学,批评自朱子以来学者不事考据以致"私造典礼"之习。这场论争体现了清初礼学复兴时期的特征,对清代礼学发轫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8 74 - 1883年 ,《万国公报》登载了大量宣传禁烟的文章。这些宣传反映了晚清来华传教士意识到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但必须指出的是 ,这种宣传是服务于他们用基督教征服中国的最终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全祖望和钱大听都是著名的史学家,他们各自所著的万斯同《传》,影响很大,然而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全祖望所作《万贞文先生传》,对万氏在京修史时间及其修史的佚事,颇有失误。钱大听的《万先生斯同传》,除对万氏半年重复方苞之误外,文中所述万氏主立史表的言论和建文帝自焚的书法问题,其实都是把王鸿绪《史例议》中的现点,误嫁于万斯同。由此可知,治史之难,治史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