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萧红是现代作家中极富空间感的一个。她的空间感表现在创作行为本身和文本世界的构建。对萧红而言,空间代表一种人文生活,它成为萧红表达其人生观今的符号系统。萧红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是从空间开始的。在萧红的文学世界里,空间作为存在展开的场所、参与人生的一种文化行为、心灵世界的外在象征成为挟制人生的物化存在,展示着人性的荒芜、生存的悲凉和世界的无意义,并以此呼唤被围困的生命直面、介入、超越与反抗,这是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废名和萧红在小说创作中走上了返回传统与走向现代两种不同的道路,因而在叙述策略、文体风格、语言技巧、乡土色彩等方面形成了不同风格。文章通过《桥》和《呼兰河传》的比较,对二人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3.
晴雯与小红,是或曾经是怡红院的就在出身、才能、性格、情感与命运诸方面具有鲜明的可比性.一个是无家孤女,刚烈率真,疾恶如仇,向往平等,从不献媚于主子,到死都没有改变问罪于天的姿态;一个是家生女儿,世故圆滑,努力钻营,抓住每一次能向主子献殷勤的机会向上爬,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得到较好的归宿.她俩不同的人生轨迹,可以给予读者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萧红抗日文学作品与主流文学风格的疏离使她成为一位争议颇多的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孩子的讲演》可以看作是她对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和自身心境的展现,以及对创作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在公式化、概念化的抗战文学主流中,坚持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家所受到的文学影响和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同叶圣陶、陈衡哲共同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并且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了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开创了多种情节结构模式,如他的“故乡情节”模式,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创作;他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所引申出来的“游子回乡”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6.
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走上文学之路后,即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尤其是妇女的不幸命运.其作品通过描写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不幸遭遇,从个体生命的无保障和生命理想及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揭示出生命的悲剧以及愚昧、麻木的灵魂在物化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萧红,这位呼兰河的女儿,用手中的笔描绘着那方黑土地的“原始,蛮荒,愚昧”,表达着对故土人民的爱与忧伤,痛苦与批判。她以灵魂的在场,真实地、历史地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写出了黑土地上人们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与麻木的生命意识。在她至情至性心血凝成的文字背后,渗透出无限爱意和柔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