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的重字词训诂、稍讲阴阳五行,又决不征引谶纬;更是在其少部分注文中偏重义解,不过其大多数的义理发挥又不离字词训诂;从汉晋间论语学的前后走向看,何晏<论语>注透露了一些玄学信息,将一些儒学观念初步玄学化,更规定了以后魏晋<论语>注经的主要发展方向;若具体到其<论语>注与魏晋<易>、<老>、<庄>的关系,何晏则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三玄之学注解了<论语>,并有意使其玄学化.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谢晖 《学习与探索》2001,1(5):30-36
通过反思以伽达默尔和利科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中关于要不要(科学)方法之争,可以肯定,在探索和寻求法律真理过程中方法不能缺席.诠释法律的方法在人类认识视野中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自在性,在本体视野中是非自治、非独立的,而在实践视野中则具有实用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左氏会笺》是日人竹添光鸿汇释《左传》的重要著作,其注释颇有特色。本文从发凡起例、引申推衍、瞻前顾后、叠见互注等几个方面对《左氏会笺》的一个重要注释特点会通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期揭示其笺注左氏之法,并进而窥见其治汉籍之门径。  相似文献   
5.
朱熹思想体系的建构与<中庸>密切相关,其中就涉及朱熹解释<中庸>的方法论.朱熹对<中庸>的解释活动以朱熹为解释者,以<中庸>作为历史文献和解释对象,把朱熹与<中庸>联系起来的就是解释方法.这个解释方法不仅包括语言解释、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理在<经>文内"的研究思路.朱熹<中庸>解释方法具有历史性,这与<中庸>本身特点以及朱熹师承渊源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泰山羊氏家族是山东地区的望族。其族人深受佛教影响,崇佛释教,注经讲佛,刻经造像。尤其是羊氏女子,出家为尼,传经受道,弘扬佛法,对泰山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羊氏家族的崇佛思想与魏晋玄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四库提要北宋五十家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提要北宋五十家研究>是日本立命馆大学笕文生教授及其高徒野村鲇子女士研究<四库提要>北宋名家集的专著.<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经、史、子、集皆收,此前我国的重要古籍可谓搜罗几尽.<四库提要>是一部重要的目录提要,笕文生教授等从中首先选了北宋五十家加以训读、语译、注释,提供给日本读者,十分必要、颇具眼光,因为举世公认,中国古代文化造极于北宋之世.所选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句法"是谢枋得评点中的重要内容、突出之点,因而也是研究者必须研究的内容.谢枋得评点中的"句法"有明确、丰富的指向,总体上是指有修辞特色的句子,即句子修辞的方法.主要有:一、长短错综句法;二、词类活用句法;三、句尾添字句法;四、整句句法;五、省略句法;六、倒装句法;七、紧缩句法;八、借代句法等.研究谢枋得的"句法",既能充实对谢枋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内容,充实对谢枋得修辞思想的研究内容,也能丰富南宋修辞学史的内容,丰富句子修辞研究的内容,同时对当代的句子修辞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苏诗研究的繁盛局面及其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诂与考订 ,诗注与诗评结合 ,针对性强 ,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 ,侧重于艺术分析 ,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 ,清人论评苏诗所涉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前人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苏轼在用典、和陶诗、以文为诗及其诗史地位的评价颇有精妙之论。形成这种繁荣局面的原因在于 :首先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 ,风气日渐浓厚 ;其次 ,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 ;再次 ,清代研究苏诗的学者学问淹博 ,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