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先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汉日反义词的概念作了简单的对比研究工作,归纳了汉日反义词概念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反义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中日两国相关辞书、语言实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汉日反义词在构成上,特别是否定接头词构成上的一些互动作用.希望能对语文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词与词的本义和本义之间、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引申义和引申义之间,均可构成反义义场。反义义场既可以由义位和义位构成,也可以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或由义位和义丛构成。由不自由语素义和不自由语素义构成的反义义场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属于同一反义义场的各个成员,它们的配价都是相同的;反之,配价不同的两个词,不能构成反义义场。  相似文献   
3.
反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语言表示反义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语、藏语和英语3种语言的反义词进行比较研究,汉藏语与英语反义词在词形和构词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和藏语以词根反义词为主,而英语兼有词根反义词和派生反义词。汉语和藏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使汉藏语的反义词体现出比较工整的对应关系;英语则具有极强的派生构词功能,大多数反义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关联。  相似文献   
4.
“形趋势结构”的组织结构和语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形趋结构”的语法特点。通过对“形趋结构”的组织结构及语义特征的剖析 ,认为汉语不同性质单位的整合可导致兼容的互补结构 ,并构建互补而非匀质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中的颜色词是属于词汇中的一个类,但其词语之间构成的反义关系比较复杂,并非一对一那样简单,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选取红、绿、白、黑来探讨颜色词的反义关系构成情况,并试图找出其发展特点,对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词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语中的同形反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反训”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则改称之为“同形反义现象”,重新界定其基本内涵,并通过诸多实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认为词义在语用中的变迁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著作,内容广博,语言精妙,共有单音节反义词327对。其中形容词125对,动词121对,名词70对,副词7对,代词4对。这些词在词义上存在多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形式上有多种对构关系模式,总体上具有不平衡性、常用词频率高、反义词对举工整、数量丰富等特点。研究《荀子》单音节反义词,对专书训诂和古汉语词典编纂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应从专书入手。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借助文例判定; 依靠注释及书中的有关解释判定; 联系整部书的用词进行判定。通过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 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 还可以补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金文反义词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周金文反义词作静态和动态的考察,并论述其发展变化对词汇和语言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在反义词的判断标准、反义词的类型以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种进展与现代词汇学、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发展的趋向应该是具备现代观念、历史观念、系统观念,注重吸收现代语言学理论,注重对古汉语反义词的历时考察和系统描写;应将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让描写为理论提供充足的证据,让理论对语言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应把演绎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的重点是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为词汇史研究和断代反义词词典的编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