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 ,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列宁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并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这就是间接过渡的方法。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 ,在中国得到了发展 ,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此都作了不懈的努力 ,并由邓小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和三大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取向主要是推进党的建设、发展人民民主、落实依法治国、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培正商学院的一年英语强化教改项目作为研究个案,根据(背景—输入—过程—输出CIPP)评估理论,利用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强化项目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评价。并由此构建出了一个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具有自我约束并持续改进的课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丰功伟业 ,精神遗产无比宏富 ,而其科学思维则如奇葩一朵 ,光芒四射 ,全面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领域。毛泽东科学思维可以概括为“三大核心内容、十大特点、三块基石”。“三大核心内容”即 :民族独立和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大特点”即破旧立新 ,富于创造 ;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 ;把握关键 ;提纲契领 ;人民本体 ,服务群众 ;思想占领 ,攻心至上 ;形象生动 ,形式丰富 ;思维开放 ,系统把握 ;逆向思维 ,出其不意 ;辩证统一 ,一分为二 ;超前开拓 ,高瞻远瞩。“三块基石”即 :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丰硕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论述 ,力图说明它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重要性 ,旨在引起人们对此关系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本文试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高校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健全多种监督形式的网络等方面阐述以制度创新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从标本兼治的理论与实践上探索高校反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关于“何以立国”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此次争论包括了耳熟能详的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社会名流,以章士钊为代表的“守旧派”、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运动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董时进为代表的“创新派”坚持“以农立国”,他们的出发点是中国对于农国地位以及农国精神的维护;吴景超、张培刚、孙倬章则是“以工立国”派的重要拥趸,他们主要着眼于现实,提出只有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此外“非名流”乃至“草根”阶级也参与到了论战中,与他们相比,“名流”论战者有着更为宏观、全局性和深层次的把握。传统认为“工农之争”的论战以“以工立国”派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农立国”的观点不无道理,甚至对于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认为认清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选定恰当的改革内容和方式、增强改革的动力,都需要凝聚改革共识。对于如何凝聚改革共识,邓小平认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拿事实来说话,要勇于试验积累经验,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同人民商量办事。邓小平的凝聚改革共识思想,对今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搞好"五个统筹"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民族地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优势互补,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样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先进性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创建高水平大学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创建高水平大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努力创建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