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陶渊明存在方式的特征--"委心"与"委运",即一切听凭造化因任自然,率性而动了无矫饰,任情而行不待安排,任其真性流行,还人生以自在.能"委心"且能"委运"就做到了"任真","任真"是其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同时完成,并因之使他成为一个本真存在的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化因列强的介入而启发 ,但也因此而陷入模仿的怪圈 ;留学生重新考量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确立了“立国”须先“立人”的主张 ,以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学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突破口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目标在聚焦口径天线焦点的散射问题。以一个金属目标和一个理想口径组成的系统为例,阐明了这类散射问题的电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口径分布,可以大大提高目标回波强度。文中给出大量计算结果,并对不同的口径分布做了比较,得到了若干具有工程意义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承略 《文史哲》2002,(6):71-78
《世纪学人 ,百年影像》共收录当代对社会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 2 62人 ,分析他们的研究领域和籍贯 ,能够发现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领头羊以及学术中心之所在。而他们对各自学科的精辟认识和表述 ,尤其在做人、治学方面的真知灼见 ,则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 ,认为真诚是沟通做人与治学的桥梁 ,是实现做人与治学两位一体的契合点。甘于寂寞、处心一志、好学深思、勤于耕耘、谦虚向上 ,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同时又是做人治学的重要体现。他们在耄耋之年 ,不辞辛劳 ,勤奋工作 ,甘为人梯 ,不知老之将至 ,表现了作为优秀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人论是儒家人论的根基。孔子提出:"仁者,人也。"确定了儒家人论与其所开创的"仁"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尝试从"仁"得以产生的两大基石、"仁"的人性内涵、孔子的做人之道及成人之教等方面论述孔子人论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其人论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问题。按层次实施教学,适应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辽宁医学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时滞的因素 ,进而展开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重点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酒神精神教人超脱生命,正视人生痛苦,在痛苦中获得悲剧性陶醉。魏连殳是在“五四”新化运动的春之来临和启蒙主义之催眠药中觉醒的知识分子。其反叛精神在当时的中国被视为异类而被攻击和驱逐。他只能凭借酒神的方式,挣扎长嚎、倒戈反击,最后用灵魂的自我毁灭判定了世界的不可救赎性质。这源于鲁迅灵魏深处的“鬼气”:一种混杂着清醒、失望、惶惑、痛苦的孤立感。这便注定了一场命运悲剧:绝对的孤独,徒劳的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