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债权人的撤销权作为债的保全措施之一,对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平衡各方利益和保护交易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撤销权的性质、构成要件、撤销权的行使等问题进行论述与探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一直没有规定,成为法律上的漏洞。直到1999年新《合同法》颁布才正式确立了代位权制度,并在随后的司法解释中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它的确立使我国民法担保体系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本文试从代位权的性质、行使及效力等方面谈谈对债权人代位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债务人异议之诉是民事诉讼法理论中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事执行救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实务层面,债务人异议之诉也已经为众多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所确立。尽管我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若干修改,但依然没有设立用以保护债务人实体权利的债务人异议之诉。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国外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实务现状,进而阐述我国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求为我国债务人异议之诉的深入研究和实务构建提供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宏观背景下,针对民事"执行难"问题,在多年实践探索和顶层设计互动的基础上出台的。该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在操作、司法、道德、制度等层面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这些效应受到该制度在法院系统内的实施效果、法院系统内外的联动水平、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诚信文化的建设成效等因素的影响。实现社会效应的扩张需从确保制度实现、构建诉讼征信系统、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培育四个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确立了代位权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 ,对于弥补债的传统救济方法的不足 ,确保债权的实现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债权人代位权与其他权利不同 ,具有其特殊性。相关法规规定了代位权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6.
张晓冰 《唐都学刊》2012,28(2):110-113
美国民事执行中的"债务人审查听证"制度是为让判决债权人发现判决债务人财产所设置的一项制度。作为当事人主义在执行阶段的反映,该制度具有判决债权人较大程度上的参与性、被审查主体的广泛性、审查过程的严肃性和法律后果的重要性等特性。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解决"执行难"问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基于代位权诉讼的特殊性,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不仅决定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诉讼参与人乃至诉讼以外的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如何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科学预置代位权诉讼程序,对于切实保障代位权诉讼中的各方利益至关重要。我国《合同法》有关代位权诉讼中的程序设置虽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企业破产法正式出台,但自然人破产制度问题最终未被该法调整。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和调整的阶段,自然人大量举债的情况已不罕见,而民事司法程序并不能真正解决债务人的困境,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具有其现实基础。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立法经验和我国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制定的规则也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所作的司法解释确认了代位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这与传统民法不符。本文剖析了传统代位权制度的若干局限,阐明了立法应当确立代位权人优先受偿权的现实必要性,从而赞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代位权的行使对保护债权人的债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代位权本身性质如何,如何行使代位权以及代位权行使后权利的归属问题在理论界具有很大的争议。并且这种争议给实务工作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代位权进行了阐释,认为代位权是债权本身固有的属性,是对债的相对性的突破,但其本身并未否认债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