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英汉色彩词联想对比的词汇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汇是语言三大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词无定义,义随人生。色彩词的联想意义是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所铸造的一种附加的或隐含的意义。语言具有承载文化的功能,色彩词联想意义的理解必须参照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否则便产生失误。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及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色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与个性,分析了造成这些特点的民族文化心理,总结了英汉色彩词对比研究的词汇学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习语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事,它具有习用性、固定性以及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何通顺、忠实地实现英汉习语互译是英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困惑之事。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习语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五言古诗《长干行》是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英译中国古诗中颇负盛名的一首,被纳入美国诗歌经典系列。这首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细致地抒写出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马丁和洛斯(Martin&Rose)的评价理论为我们分析原诗及译诗中对评价资源的不同实现方式及其原因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否定句广泛用于人们交际中。因此运用“否定焦点”和“否定转移”等句法学原理 ,对英汉语否定句在构成、否定焦点以及否定吸引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一层次的剖析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词义的模糊性在不同语言中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开展语言模糊性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模糊性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本文运用汉英对比的方法,从词汇义的模糊性这一方面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义的模糊性之异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text和discourse是语言学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文对这两个术语从定义、关系、使用和汉译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探讨,指出两者在意义上有重叠,都可以作为语法单位、语义单位、言语行为和多模态符号,且用法也相同;不同的是,discourse还可以表示更高层次的意义——社会实践,而text则不行。Discourse比text的意义更加宽泛,这与它们的字典释义是一致的。Text和discourse之间存在着以同义和产品—过程关系为主导的各种关系。对它们的汉译要以两者所表达的具体概念为基础,以不产生意义冲突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兴闯气集》是唐代高仲武编选的唐诗选集。诗集选入的130多首诗歌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大致反映出那个时代诗坛的总体面貌。在选诗基调、诗歌分类、与《极玄集》的契合三个方面,《中兴间气集》表现出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至清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乐府讽谕诗受到重视,获得了持续走高的道德评价,由此反映出清代诗学思想向正统的回归及其现实干预意识的强化。而在对元白张王之优劣异同的品评上,多数评家持白优元劣、张优王劣的意见。相比之下,白优于元,不只是艺术水准上的领先,更在于道德品格上的优胜;王劣于张,固然与其诗不及张诗的深秀古质、清丽深婉、浅隽多趣有关,但也缘于清代评家对所谓浅俗的偏见。此外,对元白诗派之特点尤其是同中之异,清人也有了较前人深入的认知和把握。至于张、王二人在创作中与元白诗风的离合变异,则尚留下可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赵明 《云梦学刊》2006,27(6):144-14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情侣"隐喻.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中"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共同的认知基础,共同的审美意识,相似的构成方式.思维个性主要因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传说典故、宗教哲学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卢子震  赵春霞 《河北学刊》2004,24(4):177-180
孙奇逢针对理学空疏的弊端和程朱与陆王两派的纷争提出若干理学求实的方法论原则。他批评了两派的门户之见 ,提出“我辈只宜平心探讨 ,各取其长 ,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关于学术异同 ,孙奇逢反对“以同异分是非 ,不以是非分同异” ,并进而指出 ,“凡异而同者 ,皆道之全者。异为真同 ,同为真异。见异于同 ,乃可辨道 ;见同于异 ,乃为见道”。孙奇逢由此而折中程朱陆王 ,提出两派的观点正可相资为用 ;并具体研究了朱熹格物与王阳明致良知的统一、顿与渐的统一、道问学与尊德性的统一 ,指出统一才是道 ,才是学 ,统一于躬实践才是真道实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