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20,11(2):77-83, 138
宗喀巴指出,佛陀所创正法,唯在于“教”“证”两种,“教”是指佛教教理,“证”为修道中的证悟。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具有鲜明的“教”与“证”相结合的特色。此著在“教”方面体现为本体论、佛性论、人生论、道德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贯穿于《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哲学主线是中观应成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论。通过灌顶、诵咒、观想及借助坛城、法器等修各种瑜伽,以亲证或体现这些哲学思想。诸如此类的哲学思想是《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论述的各种修行实践的深刻内涵,而各种修行实践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意境",在对其生成过程的诸多探讨中,有人从审美意识深化拓展的历程,即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揭示其脉络,可以说在研究水平上达到相当的高度.其立足于艺术发展本身而寻绎其本体性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从哲学理论思维演进的内在逻辑透析审美意识转变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两厂商的理论推演及两例计算说明,指出互相持股所引起的不合理分配及其股权毛额及毛盈余各个海市蜃楼的程度。认为由互相持股所引起的不合理分配是不容忽视的,应合理地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论佛教思想对古代文论中“虚实”范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虚实”作为核心的元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早期受到道家哲学和玄学思想的渗透与作用,唐宋时期在佛学禅宗的影响下,其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佛学之“境”、“空灵”和“妙悟”三个方面影响到当时文学创作和批评,通过诗人和批评家之“桥梁”使虚实范畴由此获得新的启迪和推进,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一生笃信禅宗、身体力行。他从佛教禅宗中汲取和借鉴了生态理念,并以禅意入诗,来传达对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感悟。斯奈德诗歌中所呈现的"无我"诗境和"空无"意象折射出禅宗生态智慧:斯奈德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以物观物",不带任何主观情感地呈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体现了禅宗对"我执"的破除,是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反对和对自然万物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斯奈德中后期诗歌中频频出现"空无"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理念"人法无我",即万物皆无实性的认识,通过大乘空观揭示万物之间流变不居的存在形态,从而倡导空无之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佛教中涅般木解脱目标的基础,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以此为切入点,文章旨在探讨红楼诸艳的宗教态度和佛学修养,及其与宝玉参禅悟道、出家解脱的联系和差异性。宝玉出家体现了与佛教原始宗旨较为接近的修行理念,与其相呼应的,是有小乘气息的惜春,红楼诸艳中大多数人的学佛态度,并非真正的宗教浸润,而是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与禅悦。  相似文献   
7.
禅宗作为一种认知语境,其对文学语言的影响是可能的.禅宗对文学语言的使用有着潜移默化的"柔性"影响,常常使文学语言的句法结构更具灵活性、句法功能更趋多样性、语义内容更显模糊性,以此实现文学语言对特定语境的适应.文学语言又有助于禅宗义理的传播,有助于禅宗"空"语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张虹 《学术探索》2013,(4):127-130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哲学文化与艺术价值,它包蕴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思维启示和影响深远,也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感、思维方式。探讨禅宗美学对Et本传统的染色工艺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予以实证友禅染图案艺术受禅宗美学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友禅染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德通过对笛卡尔的"我思"概念的反思和批判,提出"先验自我意识"的概念,这一概念具有统一性、活动性、空无性和反思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概念与笛卡尔的"我思"概念区分开来,并为康德之后的德国观念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揭示了康德哲学的特征,使它与之后的德国唯心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审美虚静对审美观照不但具有方法论、本体论和生存论三方面的意义,而且促成了审美主体对单维度生理、心理欲望及其感性杂多世界与单维度知性、理性的知解活动及其知识产物的双重超越,从而开启了本真澄明、生机氤氲的审美世界和生命境界。审美虚静通过有限的在场开启无限的不在场,在“悬置”中“还原”万事万物的本性,这正是审美超越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