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及法律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资源既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又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破坏十分严重,各种错误的思想与理论流行,而由这些思想和理论衍生出的许多错误行为,更加速了风景名胜区的毁灭。风景名胜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恢复原状,人类损失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同时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也使人类无法再了解自己的发展历程。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李淑蘋 《晋阳学刊》2005,1(3):19-22
近代以来,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山西农村的人力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民国初期,山西省公署根据山西的实际情况,在禁烟和天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使山西农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同时在山西的垦荒造林、兴修水利和栽桑养蚕等事业中有效地利用了这些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 ,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 ,也不会陷入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虽有剥削存在 ,但利大于弊。因此 ,要解放思想 ,坚持生产力标准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扈尔汉家族是清初著名的军功世家,为清朝的崛起和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本文利用《鄂谋豁索哩地方佟佳氏佟氏世系谱牒》、《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及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对扈尔汉家族的发源、迁徙、世系、重要人物及其军事功绩进行梳理和论证,进而展现出扈尔汉家族对清初政治、军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告文案是广告的主体。广告人为了增强广告的竞争力 ,越来越注重广告文案的创作技巧 ,如修辞格的运用、文学创作手法的借鉴等。广告文案在突出宣传功能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其文化教育功能 ,因此 ,广告文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西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对其影响较大。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西藏矿业发展面临诸多特殊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区域状况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道路不同于内地区域,带有明显的西藏特色。理解和把握这一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旅游形式,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对近十年来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查阅和整理,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出发,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得出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森林资源境外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境外开发是森林资源三大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运用相关理论,采取一定的方式与手段与本国以外的国家、地区、企业发生的一些具体的林业经济关系。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境外开发的现状,探讨我国林业利用国外森林资源的意义及比较优势,指出我国森林资源境外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手工业、农业的精湛技艺 ,体现某种历史文化的物质具象 ,诗画、小说、戏曲等雅俗文艺以及长期形成的爱国爱乡、尚文崇武、尊师重教、对外开放、重视科技的思想意识等四类。今后要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区别对待 ,采取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 ,同时要抓住特色 ,发扬优势 ,克服固步自封的观念 ,用大手笔开发苏州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改后的中国富农:从保存、限制到消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成为农村最有经济势力的阶层,并日益成为限制和斗争的主要对象。对土改后农村富农及其经济状况作系统考察,分析中共对待富农政策的转变及其内外原因,并着力考察富农在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的复杂心态,借以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共限制、消灭富农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