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方法的探讨中,历来存在“归化”与“异化”翻译两大流派。通过探求两者不同的含义和回顾“归异”之争的演变历史与争论焦点,分析了两者各自的优势以及“归化”与“信”,“异化”与“达”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从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归异’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翻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翻译伦理讨论的重点。归化与异化之间不应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与道德/不道德的翻译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在不同的翻译背景下,二者的伦理性质可能会相互转化。只有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相结合时才能产生真正道德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异化与文化意象的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如实地传递源语文化意象主要须借助异化手法 ;强调对源语文化意象的如实传递实际上凸显了作为翻译策略的异化法的主导地位 ;异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策略 ,但不可滥用 ,其运用与否以及运用至何种程度为翻译的总体目的、文化意象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等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处理,并结合语言实际,为习语翻译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途径,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设法保留和传达原文特有的形象,避免以译语形象替换原语形象,从而达到"文化传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差异能对语言思维产生重大影响,它是翻译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用归化原则翻译有易为人接受、比较经济的特点;异化无须进行太多加工,可谓是直接"拿来"。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对文化的差异这一因素进行不同的处理,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促进翻译的发展。归化与异化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这两个原则共同灵活的运用,是翻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应本着尊重和保存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发展。汉英翻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策性,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取向,这既是尊重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韦努狄的"异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了鲁迅和韦努狄坚持的“异化”翻译策略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也构成了翻译中的难点。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力求实现文化等值已成为翻译界的更高标准,也是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和异化策略选择的依据。归化和异化策略各有侧重,它们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灵活适当的归化和异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目的语中,而且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源于宗教文化的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常引起丰富的联想。翻译时除了应当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形象比喻、丰富联想及文化特色。异化和归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回顾我国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研究源于宗教文化习语的翻译方法,总结出好的翻译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