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深化医改要以健全医保体系为基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为重要推手.深化医改与推进医保能否协调同步,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基本医保的基础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海外华商在人际关系上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主要表现在:他们注意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海外华商网络,他们拥有良好的企业外部人脉圈;作为外来迁入人员,他们能和本地人保持良好的族际关系;同时,通过各项活动,他们还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诚信关注的是作为公民的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中人际互动的诚信关系,情感性、非功利性和基础性是其特点。人际交往诚信是个人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建立社会诚信的基础。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人安全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的正确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是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基准坐标.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适应青少年道德发展需要,抓住了构 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青少年的主体性地位,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中和"说是朱熹为他的理学体系奠下的第一块基石.他的"中和"说的形成,经历了从师事李侗到转向湖湘派再回到程颐的长期探索."中和"说的形成,使传统的"中庸"思想不仅突出了"中和"的内涵,而且赋予了以人的行为自律、情感中节来达到"天地位、万物育"的内容,从而通过人的自觉来实现世界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早就看出了“性善”、“性恶”对立的虚假性,认为孟子所谓性善只是指人可以为善,并主张人要护住善根,守住其本,按照人所以为人的样子去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道德上的常人和事功上的常人是他的理想。而注重根本的观念使他对人,对像辜鸿铭这样品行高洁而守旧的人的看法大异世俗和潮流,在现代作家中显得很独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