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已成为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个热点,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和实践与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密不可分。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都是以关怀人类生存、合理安顿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根本动机的。现象学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倒置、对在场和缺席关系的倒置、对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倒置、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倒置,为生活艺术哲学做了充分的理论奠基,由此出发,生活艺术哲学在哲学实践、审美泛化等向度上得到了发展。现象学的“小零钱”精神、“前科学”立场、关注意义构建、重回古典哲学的精神和实践,都成为生活艺术哲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没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在分析沟通行为与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理性观的沟通理性。他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概念剖析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病症的方案。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补充和拓展了以往理性观的内涵,他的理性观也为西方理性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没有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在分析沟通行为与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在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不同于传统理性观的沟通理性。他以沟通理性为核心概念剖析现代西方社会理性化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病症的方案。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理论补充和拓展了以往理性观的内涵,他的理性观也为西方理性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大学德育对德育生活世界的失落与遗忘,是对大学德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从"生活世界"的内涵入手,结合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困境:大学德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疏远;大学德育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忽视;大学德育对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剥离。并从对话生活——倡导大学德育的回归,转客为主——凸显学生主人翁意识,立足实践——转知为智,化行为德等方面提出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创新路径选择,以期切实提升大学德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坚持理性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一种非西方传统的本体论的哲学,并进而确保这种哲学的明证性。"在理性的前提下",在胡塞尔这里体现为以"逻辑研究"为核心人物;正是通过对现象学逻辑——超越逻辑的构建,胡塞尔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超越,具体地说,就是对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史中,以公理为绝对起点,以公理体系为演绎规范的方法的超越。这种超越论的逻辑——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建立,排除了以往哲学体系中的非法设定,达到了绝对的明证性;同时对于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中,那种将人和自然本身的无限丰富性抽象为一种单一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还原了以生活世界为最终根基,具有无限敞开的丰富性的真理领域。以胡塞尔逻辑学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技术、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义问题一直处于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以及伦理哲学研究的显要地位。赫勒认为,以往的正义观主张的是静态的正义,造成了正义的伦理维度和社会政治维度的分裂。在赫勒看来,正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正义,回归多元的善良生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农村留守儿童书信集》一书在中国留守儿童质性研究中的学术位置,并以该《书信集》为中心,重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展示了《书信集》可能的学术价值。论文最后探讨了《书信集》可能遇到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性观以理性与生活的二元对执为标志,它割裂了理性与人的生活的意义关联,造成了理性的当代危机。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基础之上所进行的理性批判与重建,既克服了传统理性观对理性与生活的割裂,又回答了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对理性的挑战,这或许是走出当代理性危机的一条“林中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