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交通流宏观连续模型,模拟上下游信号灯作异步周期变化的协调信号灯路段的交通流动,经数值计算比较,选择改进Murman格式求解.结果表明:改进Murman格式能准确捕捉交通流中无振荡“激波”位置.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作为一部宏伟的经济学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论证,既不是主观臆造的良好愿望,也不是现象描述的局部实践,而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实证,具有系统、历史和抽象的特点。马克思正是运用这种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实证,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道路,开始把鲁迅研究以专著形式系列化。这里的系列,只能说是“小系”,而不是“大系”。在这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撰写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论著,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出版几本散文集。学术界的前辈、同辈、后辈的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对我的论著、作品,进行热情的评论、分析,至感。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流迁动因研究评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乡—城人口流迁的动因,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那么迄今为止,都有哪些关于人口流迁动因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能否完全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农村人口流迁现象?这些众多的理论和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宏观社会结构影响说;第二,生存与发展困境说;第三,劳动力剩余说。这三派观点各自都在自己所限定的范围内从一般意义上较为可信地解释了农村人口流迁的原因,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矛盾等原因,这些观点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些观点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流迁动因的时候,应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20周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9周年,社会各界对村组法修改的呼声很高。从宏观层面分析认为对村组法进行“中改”最为适宜;从微观层面分析认为修改村组法重点是要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特别是要完善罢免制度、加大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立法力度。  相似文献   
6.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是按宏观上的一个分配规律———平均化规律进行的。生产任何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均要交给社会 ,由社会按平均法则在各部门间分配 ,分配后各商品得到的价值才能形成其价格。由于平均分配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 ,故而传统的静态分析法在此失效。  相似文献   
7.
保护农民工权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系统而缜密地解决好这一难题。保护农民工权利的宏观思路应从三个方面递进式地加以考虑:首先,必须彻底转变对农民工的态度 其次,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最后,在各项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8.
Alexander Wendt raises many interesting questions in this book, but to get to the answers he wants, he relies on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quantum states of macroscopic objects.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法理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的法治实践以及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出发,可以将法理学的内容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部分。在法理学的教学中,法理学宏观内容的教学以文化启蒙为最终目的,法理学微观内容的教学则以掌握法律方法体系为目标,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法理学的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所关注的内涵不同,如何运用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以达致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既是法理学革新的使命使然,同时也是新时期对法理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已经以残酷的现实昭示人类:经济发展的惟一选择是与环境和谐相处,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宏观经济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微观主体企业绿色行为选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企业是否选择绿色经营取决于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绿色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传统经济学研究企业竞争力时假定企业是一个个同质的"黑箱"和"理性的经济人",即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完全相同的,而且都以纯粹的经济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这种假定前提有明显的缺陷,无法解释现实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问题。因此,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时要提出企业"社会生态经济人"的假定,即要求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达到统一。企业绿色经营受制于企业本身、市场需求、绿色产业环境、宏观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内、外因素的结合,最终表现为企业顾客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