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间的广义理论和狭义理解、分歧和共性,探讨了终将从广义上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从狭义上形成二级学科群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坚定自然辩证法原理作为科学技术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指南的必然性,建议扩大<自然辩证法研究>副标题的内涵,将目前冗长的副标题改变成简洁的"关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性杂志".  相似文献   
2.
论创新思维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在人类创新的实践中 ,创新思维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是多种思维要素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它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心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应用唯物辩证法方法,研究汉语生成的基本过程。该过程和认识论有直接的联系,两者的主体结构是相互对应的。汉语是在一个疑问词的两次大分裂中生成的,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概念的形式。日常生活中总体上驾驭人们实践的东西,既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而是中和了这两个方面的感觉。过去认识论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鉴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有可能在此项研究中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4.
体验、解析、会通的有机统一,是张岱年《天人五论》所建构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排斥直觉法,因而不同于现代新儒家和清华学派的哲学家;同时,它把辩证法看成一般的学术方法而非独立的哲学方法,这又使其不同于当时的新唯物论者。这种方法论是在综合中西哲学方法以及近现代各派哲学方法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创造。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在于 :作为主体的人是思维着的精神 ,方法即为“从概念自身发展出的必然过程” ,意识的诸形态既实现自身也自我消解 ,以及辩证法是基于本体论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超越。马克思辩证法作为非本体论的辩证的叙述方法植根于社会历史范域 ,凸显“死和爱是否定辩证法的神话”及特殊规定性的全部关系 ,而且 ,与黑格尔的理解了的世界才是现实世界不同 ,马克思强调对象化的东西即为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般地说 ,苏秦“合纵术”被世人冠之以权变之术。但从哲学角度予以考察 ,可以发现合纵术具备的深厚辩证法底蕴 ,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合纵术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 ;合纵术构思的思维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 ;合纵术全面体现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因此 ,苏秦的合纵术自发地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是处于朴素状态的有效的社会整合方法 ,对我国当前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7.
“总体性”概念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文本中的关键词。卢卡奇首次针对第二国际的教条主义和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提出,并以此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卢卡奇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从总体性维度来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和研究视域,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转向的先河。二战后,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萨特,提出了“总体化”概念。他基于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哲学诠释促使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总体性到总体化概念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一理论发展的走向上,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化的逻辑宿命。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数学史上的数学哲学进行了诠释,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以微积分为例,讨论了《自然辨证法》对数学文化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Critical realism has been an important advance in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because it develops a qualitative theory of causality which avoids some of the pitfalls of empiricist theories of causality. But while there has been ample work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realism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re has been noticeably less work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lectical critical realism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is seems strange especially since the founder of the philosophy of critical realism, Roy Bhaskar, employs and develops a range of dialectical concepts in his later work in order to extend the main tenets of critical realism.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raw on Bhaskar's later work, as well as Marxism, to reorient a critical realist methodology towards a dialectical approach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demonstrates how dialectical critical realism can begin to provide answers to three common criticisms made against original critical realist methodology: that the qualitative theory of causal powers and structures developed by critical realists is problematic; that critical realist methodology contains values which prove damaging to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at critical realists often have difficulties in researching everyday qualitative dilemmas that people face in their daily l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