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基于中心化的微博热点发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微博平台海量信息碎片为切入点,结合微博信息文本短小、来源广泛、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设计基于中心化的微博热点的发现机制。通过微博平台开放API记录的结构化元数据信息,设计微博的元数据模型,将微博热点发现看作是原始语料到热点语料簇的生产加工增值过程,设计以数据预处理技术为核心的语料初加工方法,以及基于短文本聚类、基于传播路径与用户行为的中心化深加工方法,构建完整的生产加工过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信息传播源、信息接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5W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特征。作为官员腐败的“曝光机”、民众微言的“呼吸机”、社会进步的“永动机”,微博具有正面的政治功能。从微博具有的“螺旋效应”、“集群效应”、“涵化效应”三个维度,辩证性地分析了微博对政治产生的隐患,并探索性地提出规避微博对政治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博热点话题代表公众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态度,对微博热点话题的识别有益于网络舆情监控。基于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设计出中文微博热点话题识别流程。首先通过K-means文本聚类归纳出话题,然后进行话题影响力计算和分析,最后通过话题影响力大小识别热点话题。实证结果表明,热点话题的"召回率"较高,影响力较大。话题影响力的构建为相关企业或政府针对话题热度大小采取不同的舆情监测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博问政”实践的纵深开展,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微博问政”的内涵、特点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推进“微博问政”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微博问政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与政治民主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给政府回应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政府回应能否适应微博问政背景下公民参政议政的需求,进而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有效性,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结合微博问政下政府回应流程的四个环节和具体实例归纳整理出微博问政背景下我国政府回应存在的拒绝回应、回应时间滞后、回应主体互相推诿责任等问题,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意识转变、法制建设、制度构建三个层面来创新微博问政背景下政府回应机制的路径,力求为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博时代,公民诚信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课题。在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影响下,我国公民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人群结构、内容、形式、公众影响力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加强道德诚信自律建设、与时俱进地占领诚信教育网络阵地、通过法制建设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构建多方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对舆情烈度、指向、效果都产生了强烈影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网络力量。若要对意见领袖形成正确认知,则必须聚焦于其群体及个体,看他们如何进行身份想象及公共表达。通过借助有关“身份”与“社会认同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上一些意见领袖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其身份想象的一般路径进行探讨,认识到这些意见领袖是通过个性化叙事与连贯性的表达、与粉丝或相近群体之间的驳斥竞争来获得普通网民的认同,从而塑造其领袖身份并形成影响力。作为舆论领袖本身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利用自己的舆论力量,而作为后台监管平台以及普通粉丝又该如何科学地对这些舆论领袖进行管理监督的方法,为营造出一个真正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