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120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Scholarly textbooks often follow a logic where suitable empirical cases are selec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points that we as scholars want to make. But what would happen if we would do the opposite: build a textbook on a novel written by a novelist for such purpose and let the theories explain the actions and emotions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In this article, we share and reflect upon our experiences of co-authoring a textbook in organization theory together with a professional novelist. We argue that the novel can function as an eye-opener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forcing us to look beyond more static and rationalistic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stereotypes of such. We build and relate our experiences to the growing literature about using fiction in scholarly work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such genre-bending work when we bring in flesh and blood into the analyses.  相似文献   
3.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个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充满着幽静和平之美,颇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田园诗的韵味。其幽静平和的美学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叙写和对大自然的禅味审视,即将少女诗化,将俗人雅化,将平凡田园劳动美化和注意时空的构成,诸多意象的衬托,空寂、清远、静谧的展现。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创作个性,是因为他当初是一位诗人,且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同时他又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禅学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纵观萧红的一生,漂泊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漂泊感也就成了她终生化解不开的情结.由此产生的漂泊意识浸润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成为她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因而成就了萧红小说在女性文学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恒久的艺术魅力.究其形成的原因,又是与萧红童年的生活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危机紧密相关.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家族小说的性别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族小说创作中,当代作家以现代意识与人道同情表现出对女性命运与妇女解放问题关注的热情,但由于受到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与性别立场的影响,他们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之中又存在着性别上的隔膜,无论是对女性躯体的描写,男女两性关系模式的建构,叙述者与人物的性别话语,还是在性际关系价值评判中的厚此薄彼,都从不同的侧面流露出作家男权意识的传统积淀,都是男性对女性一厢情愿的想象性书写。  相似文献   
8.
池莉生活和创作心态朴实平和,这就形成了她独特的平民创作风格。对她创作主体意识的阐释,本文从母性意识、城市情结和真实的自我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世界诸国均无历史演义小说这一品种 ,只有中国才有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的正史 ,历来就有神话、传说、虚构的成份 ,以史为本 ,并敷演其大义 ,达到以史为鉴 ,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 ,于是乃有历史演义小说的出现 ,历史演义小说经历了衍变过程。中国历史演义小说 ,具有其鲜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着矛盾的两极.一方面她对家具、服饰、室内陈设等物质世界的描绘,极尽富瞻华丽,另一方面她对人类的诸多情感如亲情、爱情等的描写又进行解构和变形,对文明进步等话语进行揶揄与嘲讽,使其小说充满幻灭和虚无感,由此形成了她小说中矛盾而颇富张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