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旅游教育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信息化实践看信息技术观的社会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息化的技术实践中,不仅能够呈现出技术观的现代性特征,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后现代特征。通过对中国信息技术观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因素等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观的形成乃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围绕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技术观的社会形成问题的讨论,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critiques the modernist logical‐positivist ideology that has underscored social work, and interrogates the prom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tandards to re‐inscribe social work into civil society at the global level. The potential pitfalls and dangers of such an initiative are also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tandards was born out of an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a common core to social work on a global level and on an essential affirmation of humanity and human dignity of all peoples across the world. Global standards might be construed to constitute a hegemonic Western discourse and a denial of context‐specific realities. However, a judicious, sensitive, post‐modernist and critical approach may enhance sensitivity towards difference and a greater appreciation of locally specific realities, within the global sphere.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两大后现代性的特征,即拒斥形而上学和辩证批判的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主张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但并不反对主体的存在;它立足社会实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建立一个主客不分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6.
后现社会工作理论是在对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全面解构的基础上兴起的,它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内在缺陷.该理论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带来了某些有益的启示:中国应该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倚重本土化的建构途径,在多维视角的话语下探寻多维化的理论来源,在科学原则的坚持中遵循满意化的建构原则,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实现理论建构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不同文化传统的改造以及遭遇现代主义的攻击 ,后现代主义分化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二者的差异表现在 :面对现代性的极端否定与否定中的包容 ;哲学观念上的彻底决裂与中断中的连续 ;面对后现代的悲观与乐观取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日益凸显警示价值 ,并将在 2 1世纪拓展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网络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时尚,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褒贬不一。网络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上都明显带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该试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这种新兴的学形式作以研究和探讨,更多地对网络学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9.
Plummer  Ken 《Qualitative sociology》2003,26(4):515-530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linkage between developments in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theory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and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exualities. After some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four main themes are highlighted: the links to postmodernism and queer theory; the paths to new research styles; some internal problems with the theory; and the need to reinstall the importance of the bod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remains a major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exuality.  相似文献   
10.
安文军 《兰州学刊》2008,(11):181-184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较多的两大学术焦点,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并从去中心与自由、平面化与游戏、复制性与互文、消费性与狂欢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